鸢尾的土壤处理及病害防治

2010/8/25 20:48:53

鸢尾的土壤处理

一. 一般土壤处理

土壤应不含病原体。可进行以下处理:(1)换新土或在野外轮作。(2)加强管理,保证良好的生长条件。如需进行土壤处理,应一年处理一次,主要采用蒸气消毒、浸泡或使用化学方法对土壤消毒。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视温度、使用持续时间和浓度而定。

1.蒸气消毒

对25至30厘米深的土壤用80℃的蒸气消毒至少1小时,弱压蒸气效果好于强压蒸气。蒸气消毒可防治腐霉病以外的其他病害,如果能再辅以施加特殊的杀菌剂除菌效果会更好。但对PH较低的淤泥土,蒸气会导致其中有害物质Mn超标,只有加入适量石灰调节PH值或短期蒸气才能使Mn含量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

2. 浸泡

在温室中常采用此方法消毒土壤。第一步,在五月播种两色蜀黍等作物。第二步,大约六月中旬,当植物约50厘米高时,将土层深耕至20厘米处,随后每1000 平方米土壤施入100 公斤硝酸钙。第三步,七月底,作成宽60至70厘米的畦,灌水并覆盖薄膜。2至3周后,用旋耕机处理土壤并检查其PH值和电解质浓度。

3. 化学方法

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杀菌剂和化学药剂来消毒土壤。采用这种方法,应在土壤温度不低于10℃时进行,随后覆盖薄膜。温暖的天气3天后,(冷凉的天气7至10天)将薄膜去除。

二, 土壤处理的其他方法

腐霉菌再生能力很强,因此一年进行一次普通土壤处理是不够的。为控制真菌的生长,每次种植前还要使用杀菌剂进行防侵染处理。为处理均匀,应将可湿性粉剂与沙子混合,然后用手撒播,或加温水用粗嘴喷壶喷射,其作用效果可至土表下15至20厘米处。此外,人工或使用旋耕机将杀菌剂与土壤混合均匀非常必要。

球根处理

在鸢尾切花生产中,必须于种植前将球根在杀菌剂中浸蘸一下,不同浓度的杀菌剂处理方法不同,见下表:

处理方法 时间 浓度

长期浸泡 15分钟 1倍

短期浸泡 1分钟 1.5倍

短期浸泡 15至30秒 2倍

淋洗 15分钟 1.5倍

淋洗 5分钟 2倍

特别强调,应重视真菌等病害。杀菌剂处理球根还应配以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

鸢尾软腐病防治

症状 根茎类鸢尾的叶片受害后,呈现水渍状褪色条纹,扩展蔓延到根状茎,内部组织呈灰褐色粘滑性软腐,并有恶臭,后留下空壳的外皮,病叶萎蔫,极易从腐烂根状茎处脱离。球根类鸢尾易在根颈部发生腐烂。

病原物 Erwinia carotov a subsp. Carotov a (Jones) Bergey et al.属原核生物界,欧氏丁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细菌革兰氏反应阴性,兼性好气杆菌,短杆状,单生或双生,0.6-0.9×1.5-5.0微米,周生鞭毛,不产生芽孢和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至灰白色、圆形或变形虫菌落,生长温度范围4-30℃,最适温度25-30℃;细菌能利用多种糖作碳源产生气,能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但不水解淀粉。细菌在土壤的未腐烂组织中较长期地存活,且能不间断地为害多种植物。细菌靠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尤其是鸢尾钻心虫的幼虫在幼叶上造成的伤口和分枝移栽、剥离子球的损伤,均有利于侵入而引起腐烂。

发病条件 病田连作、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种植密集、覆盖面大的田块往往发病重。寄主植物极为广泛。鸢尾品灰中德国鸢尾、澳大利亚鸢尾发病普遍。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为了提早预防软腐病的发生,在移植前先对栽花的盆土消毒,土壤可用0.5%--1%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约10g左右;也可用氯化苦60--120g/平方米或70%五氯硝基苯8--10g/平方米进行消毒。

用过的花盆和污染的工具也要用1%硫酸铜清洗消毒后再用。平时浇水不可过多,以免盆土过湿。

2.农业防治:及时剪除或拔除病株销毁;定植和移栽时不要碰伤植株,以免伤口侵染;在发病期间注意排水,使根茎保持干燥,以免伤根、根茎、鳞茎发生腐烂。

3.药剂防治:发病后每隔1个月左右应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150--200倍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情蔓延。同时发现虫害时要及时防治以减少伤口,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