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属宿根草本。株高30cm-50cm。叶基生成丛,卵形至心状卵形,基部心形,叶脉呈弧状。总状花序顶生,高于叶丛,花为白色,管状漏斗形,浓香。花期6月-8月。同属还有开淡紫、堇紫色花的紫萼、狭叶玉簪、波叶玉簪等。性强健,耐寒,喜阴,忌阳光直射,不择土壤,但以排水良好、肥沃湿润处生长繁茂。
玉簪叶点霉斑点病防治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多从老叶上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呈不渍汰褪绿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至不规则形成片大斑,大小5-20毫米,边缘青褐色,界限不太明显,中间呈灰白色,后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导致叶片枯黄。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原:Phyllosticta sp.称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褐色,扁球形,内壁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 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温度。及时清除病残体。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每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玉簪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 玉簪主要的病害是白绢病和炭疽病。前者经常是植株间密度过大、雨季积水时间过长造成的。病株根颈表皮呈褐色水渍状,长有白色菌丝,最后形成白色菌丝层,状如白色丝绢,导致叶柄基部腐烂、倒伏。药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至800倍液或25%克枯星300至400倍液浇灌基部。后者是由于多雨时节排水不畅、湿度过大造成。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花梗,植株长有圆形或近圆形斑,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药物防治方法:用70%甲基托布津600至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施。每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4次,防治效果较好。
虫害 玉簪的主要虫害是蜗牛和蚜虫等。防治蜗牛时,可用6%的蜗克星颗粒试剂,每100平方米50克至100克,混合沙土1.5千克至2.5千克,均匀喷施。防治蚜虫时可喷施6%的吡虫啉乳油3000至4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至2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玉簪日灼病防治
玉管性喜半阴和空气湿润,忌阳光直射和于燥。栽培中一般将其置于树荫下或建筑物的北侧,盆栽时也要避免放在光线很强的位置。不然,会使玉簪叶子变薄,叶缘焦枯卷缩,叶色也由碧绿转为黄白色。这种现象称为主管日灼病。
防治方法
玉簪日灼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只要将盆花摆放在树荫下、荫棚里就可避免本病的发生。玉辔地栽时,也不要栽植在阳光直射的地点。
园林用途:玉簪是较好的阴生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树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切花用。
玉簪花生长特性
玉簪花养护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