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根腐线虫病
2010/8/29 12:05:49
症状:在根部表面寄主为害。根部上有水浸状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扩大,导致根部腐烂。细根易脱落。
病原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Filipjev,该属有多种,其中主要虫种有P.penetrans.P.vulnus、P.Loosi等。虫体圆筒形,较宽短,体长0.3~0.9毫米,不超过1毫米。
传染途径以卵、幼虫或成虫在寄主组织中或土壤中生存。从二龄幼虫至成虫期在根部吸食为害。可在土中移动为害附近根系。春季,地温上升时,开始活动为灾,1年可生数代。生长适温炎25~30℃,在适温下完成1个世代需30-40天左右。根腐线虫寄主植物很广泛,如穿刺根腐线早的寄主即可百叶窗350种以上。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可用D-D混剂土壤施药灭虫。2、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如栽培花生,对部分种类极腐线虫有效)。也可实行水、旱轮作。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