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客来苗立枯病

2010/8/29 12:05:59


症状: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导致皮层腐烂。病部常见到淡褐色丝状霉。
病原:立枯病原菌是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丝核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
(1)菌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呈浅褐色至黄褐色。
(2)菌丝分枝处多呈直角,分枝基部略缩。
(3)该菌能形成菌核,是由具有桶形细胞的老菌丝交织而成,菌核无定形,浅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菌核间常有菌丝相连。
(40菌核的抗逆性很强,是越冬器官之一。
传染途径(1)立枯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根部而引起发病。
(3)此外还克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1)苗床药土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菌灵5克与25公斤细土拌成药土,播种是做垫土和覆土。
(2)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
(3)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加50%富美双800倍液喷淋。

相关信息
  • 仙客来苗立枯病 2010-8-29
  • 仙客来苗立枯病 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松苗立枯病 2011-4-06
  • 牡丹苗立枯病 2010-9-04
  • 牡丹苗立枯病防治 2008-6-28
  • 檀香苗立枯病防治方法 2013-9-15
  • 茶苗立枯病的防治 2011-6-03
  • 松苗立枯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2013-11-28
  • 苗立枯病危害及防治办法 2010-12-15
  • 鸡冠花立枯病 2011-8-23
  • 康乃馨立枯病 2011-8-10
  • 桔梗立枯病 2010-12-28
  • 一品红立枯病 2010-12-27
  • 紫罗兰立枯病 2010-12-27
  • 百合立枯病 2010-12-15
  • 八仙花立枯病 2010-8-29
  • 兜兰立枯病 2010-8-29
  • 骨碎补立枯病 2010-8-29
  • 凤仙花立枯病 2010-8-29
  • 仙客来 .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