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锈病

2010/8/29 12:22:59

【分布】江苏、浙江、上海、甘肃、云南、广西、吉林。

【流行特点】该病春季发生,初夏病害加重,盛夏病害发展缓慢。病菌侵入寄主的适宜温度为15-20℃发病适温为17-22℃。鸢尾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症状】危害叶片,开始为黄色小斑点,不久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褐色到黄褐色的脓疱状小点,不规则散生,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是病菌的夏孢子。秋后病部出现黑褐色绒状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是病菌的冬孢子。被侵染的叶片,一般提早枯黄,严重的植株提早衰退死亡。

【病原】病原为真菌,鸢尾柄锈菌(Puccinia iridis),属真菌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有刺;冬孢子椭圆形或棍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双细胞,柄褐色,不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属于转主寄生,转主寄主有缬草和荨麻属植物。病菌可以侵染鸢尾属中的多种植物。据南京观察,4月上旬开始发病,5~6月普遍发病,7~8月因高温,病害发展缓慢。连作、氮肥过多、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等情况会使病害加重。不同品种的鸢尾抗病特性有一定差异,如素地安、苗色曼等品种及野生鸢尾抗病力弱;矮花紫鸢尾、溪苏刚毛鸢尾等品种抗病力较强。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2 000~3 OOO倍液,或20%萎锈灵400~600倍液,或12.5%烯唑醇2 5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1次,或选用代森锌、代森锰锌500~700倍液喷洒病株。

(2)加强栽培管理 清除鸢尾种植地附近的转主寄主,发现病叶立即摘除深埋,严重发病区应实行轮作,不宜多施氮肥,应适当施用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选择排水良好或有排水系统的地区种植,在低湿的地区要开沟、排水。种植不能过密,通风要良好。

相关信息
  • 鸢尾锈病 2010-8-29
  • 鸢尾锈病的防治方法 2013-9-01
  • 葡萄锈病 2013-11-26
  • 马蔺锈病 2011-7-05
  • 芦荟锈病 2010-12-28
  • 玫瑰锈病 2010-12-28
  • 翠菊锈病 2010-12-27
  • 蔷薇锈病 2010-12-15
  • 月季锈病 2010-8-29
  • 紫罗兰锈病 2010-8-29
  • 菊花锈病 2010-8-29
  • 牡丹锈病 2010-8-29
  • 芍药锈病 2010-8-29
  • 石竹锈病 2010-8-29
  • 美人蕉锈病 2008-6-28
  • 鸢尾-百科 2014-3-06
  • 鸢尾兰 2012-4-20
  • 球根鸢尾 2011-1-23
  • 小花鸢尾 2010-12-31
  • 西班牙鸢尾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