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白绢病

2010/8/29 12:23:07

【分布】上海。

【症状】在叶基和根颈靠近地面处发生变褐腐烂,叶片全部瘫倒在地。主要为害根部。根颈开始发病时,表皮呈褐色水渍状,长出白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形成白色菌丝层,状如白色丝绢,故称白绢病。潮湿时,菌丝可蔓延至附近土面。病部组织下陷,皮层腐烂。病斑可向根部发展,导致叶柄基部腐烂倒伏。病部和地面有时均覆盖有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后期在病部和分表形成许多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后呈茶褐色的油籽状菌核。发病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尖端枯死,逐渐衰弱凋萎乃致枯死。

【病原】 病原为真菌,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delphinii),齐整小核菌(Srolfii)。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真菌。病菌的无性时期只产生菌丝和菌核,不产生孢子。菌核初白色,最后茶黄色,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很像菜籽,易与菌丝脱离。菌核内部灰白色,结构比表层疏松。病原菌的有性世代是罗尔伏革菌[Corticium rolfsii (sacc.)Curzi.],自然条件下很少发生。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以菌丝在土中延伸侵染。翌年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菌丝和菌核萌发长出的菌丝从植物茎基和根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病部长出的菌丝借接触传播进行再侵染。带病种苗可作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低洼潮湿、植株过密,伤口较多易发病。栽培土壤不清洁或未经消毒时容易发病,使用未腐熟的基肥时易发病,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壮苗。用无病土或消毒土育苗。栽植不易过密,尽量减少伤口,增施有机肥,促苗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用时排水。
2)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在通风透光、土质清洁的地段,盆栽不用垃圾土,放置不要太密,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3)栽植前用7地三氯硝基苯 粉剂进行土壤消毒可预防玉客白绢病产生。地栽可按每平方米10克左右的用药量,盆栽则可以盆土重量0.2%的用药量与土拌和均匀,即可栽植。
4)拔除重病株,并连同病残体和菌丝、菌核怀起烧毁。病穴可浇灌五氯酚钠150倍液或20%石灰乳,或用 70%三氯硝基苯 500~700倍液浇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3升,或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结合翻地,每亩掺施100~150kg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可抑制白绢病菌繁育。
5)施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sianum)制剂,防治效果较好。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茎基,或用2.5%克枯星300—400倍液浇灌。

相关信息
  • 玉簪白绢病 2010-8-29
  • 如何防治玉簪灰霉病、白绢病? 2010-12-15
  • 玉簪白绢病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玉簪栽培 2010-12-15
  • 玉簪栽培技术 2010-8-24
  • 玉簪花 2008-6-30
  • 玉簪的繁殖方法 玉簪怎么养 2017-8-20
  • 玉簪花如何繁殖? 2014-2-17
  • 如何栽培玉簪? 2014-2-17
  • 玉簪的繁殖方法 2014-2-17
  • 紫玉簪的栽培技术 2011-8-22
  • 玉簪栽培种植要点 2011-7-10
  • 玉簪分根 2011-3-06
  • 玉簪栽培品种 2011-1-24
  • 玉簪叶斑病防治 2011-1-21
  • 玉簪灰斑病防治 2011-1-21
  • 玉簪日灼病防治 2011-1-21
  • 玉簪病毒病防治 2011-1-20
  • 玉簪花种植技术 2011-1-19
  • 玉簪的栽培技术 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