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立枯病
2010/8/29 12:24:16
症状被害植株呈立枯状。开始时病株生长停止,缺少生机。然后出现轻度枯萎,叶下垂,逐渐加重,最后枯死。病株根颈处出现褐色、变细、水渍状腐烂,根部发黑。切取病部保湿时,2-3天后可长出褐色菌丝体。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
病原立枯病病原为一种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tKuhn)。菌丝粗肥,老熟时有色,分枝垂直或接近直角,离分枝不远处有一隔膜。
传染途径立枯病菌有较强的腐生能力,可在植株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盆土潮湿、衰弱时,容易发病;盆土用蔬菜地旧土或用未消素的病土时容易发病;使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时容易发病。另外,盆内积水、盆土板结、日灼等也会造成出现立枯症状。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选择充分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苗期避免强烈阳光照射,大雨前将盆移到能防雨的地方,或雨后及时将盆内积水倒出,并用清水将泥浆溅污的叶片冲洗干净。发现死苗应连同盆土一并倒去烧毁。
2、药剂防治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液浇施,每盆500-1000毫升。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