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虫害-蝼蛄类

2010/8/29 13:22:13

蝼蛄在我辊发生较普遍的害虫,已知有四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普通蝼蛄、台湾蝼蛄。华北蝼蛄分布于国内长江以北各省市区;非洲蝼蛄为世界性害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的,从南到北均有为害;普通蝼蛄目前仅知发生于新疆;台湾蝼蛄分布我国台湾省。蝼蛄为杂食性,为害各种作物,包括谷类、薯类、棉、麻、甜菜、烟草、各种蔬菜以及果树、林木的种子和幼苗。


  为害症状

  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特别是刚发芽的种子,也咬食幼根和嫩茎,造成缺苗。咬食作物根部使其成乱麻状,幼苗枯萎而死,在表土层穿行时,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农谚常说:"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生活习性

  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生活史很长,均以成虫及若虫在土下150厘米深处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到8℃时开始活动,在地表常留下10厘米左右长的隧道,4~5月进入为害盛期,为害返青的冬小麦和春播作物,夏季温度高时潜入地下越夏产卵。华北蝼蛄喜潮湿土壤,含水量为22%~27%时最适生存。因此,在平原区较轻,盐碱地带、沿河、沿海及湖边等低湿地区最易发生。砂壤土及腐殖质多的地方发生较重,成虫有趋光性,捕光后常落地。

  非洲蝼蛄在华中及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华北和东北约需2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在年发生一代区,越冬成虫4、5月间产卵,越冬若虫5、6月羽化成成虫。在两年一代区,越冬成虫5月份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若虫发育至4~7龄,在40~60厘米深土中越冬,次年春羽化为成虫。

  非洲蝼蛄成虫趋光性较强,行动也较华北蝼蛄灵活,还趋牛马粪堆和未腐熟的有机物堆积多的地方,一年中从4~10月,春、夏、秋播种的作物均可遭受为害。春、夏作物种类多,则为害严重,防治困难。

  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的全年活动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⒈冬季休眠阶段——约从10月下旬开始到次年3月中旬。

  ⒉春季苏醒阶段——约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蝼蛄开始活动。

  ⒊出窝转移阶段——从4月中旬至4月下旬,此时地表出现大量弯曲虚土隧道,并在其上留有一个小孔,蝼蛄已出窝为害。

  ⒋猖獗为害阶段——5月上旬到6月中旬,此时正值春播作物和北方冬小麦返青,这是一年中第一次为害高峰。

  ⒌产卵和越夏阶段—— 6月下旬至8月下旬,气温增高、天气炎热,两种蝼蛄潜入30~40厘米以下的土中越夏。

  ⒍秋季为害阶段—— 9月上旬至9月下旬,越夏虫又上升到土面活动补充营养,为越冬作准备。这是一年中第二次为害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