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病害防治要点(上)

2010/11/23 11:28:34

  非洲菊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尤以灰霉病、斑点病、枯萎病、白粉病、疫病等病害最为顽固。
  灰霉病
非洲菊灰霉病又称枯萎病,是温室、大棚种植常发生的一种病害。病原为灰葡蔔孢,属半知菌类真菌。病原菌在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低温潮湿的条件易于发病,尤其是连续几天阴雨,空气潮湿时更甚。土温过低或植株通风不良的地方,灰霉病会十分猖獗。花朵上结露时,灰霉病会严重发生。
  管理要点:田间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和花朵,消除传染源。采取避雨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季节加大通风透光。避免漫灌浇水,最好用滴灌,避免在花瓣上留有水膜。定植后,要求将非洲菊的根茎部露出地表,防止病害土传引起根茎发病。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或切花前,每隔7至10天交替喷施卉友、百菌清、嘧菌环胺、啶酰菌胺等药剂进行防除。
  斑点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紫褐色或褟色小斑,后扩为圆形至近圆形病斑,边缘暗褐色至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老病斑常开裂脱落,形成穿孔。病原是菊叶点霉和非洲菊生叶点霉,为半知菌亚门真菊。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带病母株分根繁殖时引致新株发病。分生孢子随雨水淋溅传播,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多雨易发病,25℃至30℃、湿度大时发病重。
  管理要点:提倡轮作,与其他花卉作物倒茬。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交替喷洒绘绿、百菌清、多菌灵、腈菌唑、氟菌唑等药剂,7至10天施用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