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条件下切花月季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中)

2008/6/1 11:54:16

(上接 2402期第 3版)
   4.抹芽
  所谓抹芽就是把已培养的采花枝的侧芽抹掉的田间作业。如果抹芽的时间稍晚,花枝先端的侧芽会萌发形成过多的侧枝,而这些侧枝与花枝发生营养分散消耗并影响采花枝的质量,甚至导致花枝弯曲的现象,因此,根据品种特性,一般大多数品种必须每天抹一次芽,个别侧芽较少的品种可 2天抹一次,另外花量少时也可 2至 3天抹一次,具体操作为:抹芽时必须用双手,左手扶植株右手抹芽,操作过程中动作要求“轻、快”,避免损伤叶片和花头,并且要把花头上导致弯头的多余萼片去除。
   5.剥叶一些特殊的品种有一定的休眠性,为了打破其休眠特性而进行剥叶,采花后留下的从上往下数第一片叶不剥,下面的叶有目的地剥 1至 2个(根据枝条粗细来定,枝条粗的可多剥一个,枝条细的可少剥或不剥)。剥去叶片的芽都能发出比较好的芽体,利于养采花枝(但是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把下面叶片全剥了,可能会发较多的芽体而且均不利培养成采花枝,这也是不科学的,更不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6.温室内卫生控制温室内的环境卫生,对鲜切花的生长质量影响较大,为保持有一个较好的卫生条件,每周应定期进行一次卫生清洁。把枝条上的枯叶、黄叶、病叶清除,并及时清除种植畦上的杂草、垃圾等。操作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营养枝叶。
   7.温室环境调控环境调控就是尽力创造适合植株生长的环境。环境调控最主要的是温、湿度控制,一般白天适宜温度为 20℃至 28℃,不超过 32℃,夜间温度宜保持在 10℃至 16℃,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花瓣边缘变黑和花苞畸形、休眠芽增多、盲花比率上升,严重影响发芽和抽枝,高温(35℃以上)会造成植株暂时萎蔫,虽不致死,但植株会发生生理紊乱,对下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同时花瓣数减少,形成畸形花。温度太高可通过遮阴、喷雾、开天窗、开侧窗、喷药、浇水等措施降温,保持叶面干爽。
  喷水雾及喷药一般在上午进行,下午 4: 00以后禁止喷洒,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超过 100%时,叶背就可能会附着水滴,降低植株免疫力,增加发病机会;而且 90%以上的相对湿度也是大部分病菌孢子发育的先决条件。
  相对湿度以 65%至 70%为宜,如果相对湿度低于 65%就会影响花色,甚至引起花瓣枯焦,并且容易引起红蜘蛛、鳞翅目类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可通过在棚内洒水、喷雾等方法增加湿度;相对湿度超过 70%以上就要降湿,降湿的方法就是多开天窗,一般在夜里 12: 00以后到清晨 7: 00以前,打开顶开窗通风排湿 2至 3次,每次 1小时左右。避免地面积水。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室外湿度大于室内时,就只能关上门窗,打开熏蒸器,或在棚内用物理方法升温,刺激病菌孢子休眠。
  冬季或阴雨季节,为保温或降低湿度,大棚关闭时间较长,通风透气差,可在每立方米空间的大棚内放干冰 10克来补充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 CO2,放置时间在早晨 9: 00至 10: 00之间,每天一次或检测到棚内CO2浓度较低时投放。
   8.采收时间每天按要求严格采收鲜切花。夏季每天采收 2至 3次,在早上 7: 30、中午 10: 30、下午 4: 30开始采;冬季 2次,在中午 10: 30、下午 4: 00开始采,采收前须将插花桶清洗干净后才可放入保鲜液中,采收时要掌握各个品种的成熟度,尽量不要漏采。采收时必须把保鲜液用推车拉到大棚外方可进行采收,禁止从田间采后抱花至包装车间来插水,以免导致切花脱水时间太长;从采收到插入水桶中这个过程要求及时,切花采后 5分钟之内必须插入保鲜液中, 30分钟内必须进冷库预冷。
  采收标准:萼片向外反折到水平位置上,第一、二片花瓣开始向外松展。采收标准要根据花的品种,花辨数的多少及市场的需求和气温的高低来确定,一般以微见花芯、花色逐渐变为本色开始采收。花辨数多的品种及气温低的季节采收时均要求采熟些的。按采切度来分:就是始终保持 2.5至 3度。
  开花指数 1:花萼略有松散,适合于远距离运输和贮藏;开花指数 2:花瓣伸出萼片,可以兼作远距离和近距离运输;开花指数 3:外层花瓣开始松散,适合于近距离出售;开花指数 4:内层花瓣开始松散,必须就近很快出售。
  采收方式:( 1)在采收前配好保鲜剂, pH值调至 4至 5,须将插花桶清洗干净后才可放入保鲜液;把保鲜剂放在深 40厘米左右的水桶中,它的量要求是桶深的一少半,即 15至 20厘米。采花时必须按照技术负责人提供的剪切要求进行剪切,每人每次剪 25枝后立即入桶。采收行走过程中要将所采的花竖着抱,不能横着抱,以免所采的花与田间未采的花相互间碰撞而造成损伤。
  (2)剪时离芽 0.5至 1厘米处下剪,下剪时要求“准、快”,否则容易剪裂枝条,采收时要做一次分级,把枝条长的与短的分开插入桶中,插在同一只桶内的花,要求花头一致整齐,避免花头及叶片损伤。装桶数量:大花型品种,要求控制每桶在 50枝左右;中花型品种,要求控制每桶在 60枝;小花型品种,要求控制每桶在 70枝。装桶时要检查是否每一枝花都已浸入保鲜液中,每一个车上的 6桶花的花头不能相互碰撞,避免造成花头损伤;进入冷库后每一桶花的花头间、与冷库墙壁间应有一段距离;每一桶花的花头都应统一朝一个方向。
  五、水肥管理
   1.基质栽培切花月季生产中水肥管理对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水肥管理目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大多是凭经验或感觉指导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保切花优质高产。月季种植,无论是基质栽培或土壤栽培,无论是小苗或开花植株,在其一生的生长中,最喜欢的营养物质是有机肥中所含的腐植酸盐混合物。因此,肥料的供给原则是:每一茬切花的生长过程中,必须施入有机肥 2至 3次(种植基质中有机质含量保持在 6%至 7%之间最佳),所施有机肥必须能被植株完全吸收或不能给植株带来伤害。
   2.由于要保持切花常年优质、均衡生产,每天就必须保持最低的肥水供给,要求每天施肥的浓度为:小苗期 EC值为 0.6至 1.0,用于切花的植株 EC值为 1.5至 2.0(土壤 EC值保持在 1.7至 1.8之间最佳)。浇水肥量:夏季(在云南 3月至 5月)每天每平方米 6至 10升,冬季(在云南 11月至次年 2月)每天每平方米 3至 16升,其余季节每天最少要保持每平方米 2至 3升。浇水量还要根据天气、植株长势情况酌情考虑。对每个品种在该茬花采收剩余 1/4左右时,应人工单独进行一次全面性大肥浇施,在每茬花每棚每个品种现蕾 3/4左右时进行一次全面性大肥人工浇施。
   3.水肥使用方法。滴施水肥的时间为:冬天每天早晨 9: 00至下午 3: 30;夏天每天早晨 8: 30至下午 5: 30进行。夏季可滴肥水 6至 12次,冬季可滴肥水 3至 6次。阴雨天要减少滴施肥水的次数。
   4.补水施肥,尽量按多次少量、勤施薄施的原则进行。要求尽量把肥料溶于水中浇施,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根际固体埋施法进行。对于面临采花期的植株,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施高效营养肥料的方法给植株补充营养。配方为: 90%的磷酸二氢钾 1000倍液,或溶大丰 500至 800倍液,或花无缺月季专用肥 800至 1000倍液。
   5.肥料类型和配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硼砂、螯合铁等,为调整水中的酸碱度,可用硝酸或磷酸来调配。配方为:每平方米种植畦每周最低用量为纯氮 12克、纯磷 3克、纯钾 12克。滴灌施肥必须选择可溶性强的肥料品种。
   6.施肥时的用量应计算准确、称量准确。施肥程序为领取施肥单,根据施肥要求、时间来称量肥料,倒入小桶内,每桶 3至 4千克,稀释为浓液体,将该液体分别倒入 A、 B配肥罐后放清水搅拌均匀,检测肥液浓度。定期对配肥罐进行清洗,保证肥罐内无肥料沉淀、青苔等杂质。在施肥或补水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过滤系统的过滤情况,应做到勤清洗、置换过滤系统。
   7.定期或不定期对温室内滴灌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有破损、不出水、弯曲等情况,要做到及时修补、拉直,保证每根滴灌带每孔滴箭(或滴孔)出水肥量一致。
(未完,下见 2408期第 3版,本文图片由昆明海宇园艺有限公司提供)


切花月季生产温室


切花月季生产温室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