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条件下切花月季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上)

2008/6/1 11:54:21

  切花月季(ROSEHYBRIDA)是现代切花月季的简称,是世界花卉市场上最主要的切花品种之一。由于其花形高雅,色彩绚丽,气味芳香,代表着美好的象征,适用于许多场合,被誉为“花中皇后”,人们常习惯称其为“玫瑰”。
  一、生物学特性
  玫瑰属蔷薇科蔷薇属,玫瑰栽培在我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玫瑰为落叶花木,高可达 2米左右,茎上有密生的刚毛,小叶 5至 9枚,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 2至 5厘米,叶表面有光泽,有皱纹,叶背面略有短柔毛,叶柄有刺,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果实扁球形。玫瑰原产于温带,喜阳光,在阴地生长不良,每天要求有 6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开花,但在夏天高温季节,可减少到 4至 5小时。野生玫瑰开花不多,生长较快, 1年平均能长高 60至 70厘米,最高为 120至 150厘米。野生玫瑰每年只开花一次,常在长出 5片小叶时出现花蕾,第一个花蕾形成后,第二、三个花也慢慢萌发出来,根为浅根性,根粗硬,易生蘖芽。
  现代切花月季是用月季、蔷薇、玫瑰反复杂交、选育出来的切花月季品种,生物学分类比较复杂,为丛生灌木,具有灌木的一般特征。切花月季顶端优势不强,其基部的休眠芽具有较高的生长潜能,一旦萌发就会成为强劲的徒长枝,又称地笋枝或水枝。地笋枝的枝条粗壮、木质化程度差,采后处理不当或长途运输后失水易弯头,一般不作为切花培养,但可以作为产花母枝。切花月季的芽萌发能力强,只要养分充足,不需要特殊条件即可萌发。理论上,月季每萌发一个枝条,就可以形成一枝切花,但由于受环境条件、水肥管理等的影响,其产花数量、花枝长度、盲枝数量与畸形花发生率都会影响切花的产量和质量。
  二、设施栽培的基本要求
  1.基本设施要求:
现代切花月季生产无一例外地都在各类保护地条件下进行。因为无保护的室外环境无法避免病害、虫害、温度、湿度以及风、雨等自然环境对切花月季生长所带来的伤害,更不能满足切花月季生长对温度、湿度、水分的要求。
温室建设应充分考虑空气对流热循环原理,建成新型温控大棚,棚膜选用高保温、防流滴、消雾、抗老化、透光良好的三层共挤农用复合膜,配套水肥滴灌系统、熏蒸系统、遮阳系统、测量仪表等辅助设施。
  适于切花月季生产的联栋温室主体结构:
  (1)温室选用锯齿型温室,四周设计为双层膜,棚内顶上加装铝箔保温遮阳网。
  (2)温室规格:栋宽为 8米,柱开间为 4米,肩高为 4米,上拱顶高为 1.4米,锯齿型顶上拱高为 2.35米,整个温室栋高为 6.35米,主拱间距为 4米,副拱间距为 1.33米。
  (3)两端山墙双层膜间隔 1米,两侧山墙双层膜间隔 0.6米。
  (4)温室天窗设置在屋脊部位,采用进口手动或电动卷膜器开窗,通风设为垂直通风,保证雨雪不会进入温室内部。
  (5)温室下拱采用三道纵向纵管与拱杆连为一体结构。
  (6)温室对向设置两道门,温室内、外门规格尺寸为 1800毫米×2000毫米,内门与外门采用辅助门冲斗来连接。
  (7)覆盖材料采用月季专用膜,其中外层采用 15丝膜,内层采用 8丝膜。
  (8)自然通风采用大面积通风,棚内加装微循环轴流风机。保温薄膜温室两侧山墙、两端山墙、屋脊天窗处均设置通风系统。
  (9)温室四周裙膜为 1米。钢结构材料均采用热浸镀锌的管材作为温室骨架材料。
  (10)温室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风载强度: 0.5kn/平方米;雪载强度: 0.35kn/平方米;排雨量: 160毫米 /小时;静态载荷: 15千克 /平米;主体结构设计寿命: 15年。
联栋温室总体构造以东西走向的长型为好,便于通风、采光和温度、湿度控制。单拱长度大于 50米时则不利于强制通风。骨架设计和安装的宗旨是追求最小的光线遮挡率。因此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温室内的结构节点越少越好。
   2.配套设施准备:
  (1)内(或)外电动或手动拉幕遮阳、保温系统遮阳系统采用进口或国产 75%遮光率的银灰色遮阴网,以防阳光直射。遮阳系统安装可分为内外两种。内遮阳冬季保温效果好,但夏季降温效果相对较差;外遮阳夏降温效果较好,但无保温作用,种植者可根据当地情况自由选择。光照较强地区,不安装遮阳网,植株直接受阳光照射,部分品种会出现花苞外层花瓣被阳光灼伤、叶片发硬、枝条变短的现象。光照不强地区,可根据需要不安装遮阳网。
  (2)水肥灌溉系统采用基质栽培,为使根冠部位小环境适合植株健康生长,采用基质就必须安装可控的滴灌系统,这样不仅可节约劳力,还可以让水分把肥料和氧气输送到适当深度。更重要的是滴灌系统使浇水、施肥可控性更强,有利于量化管理。
基质袋栽培推荐使用滴箭系统供给水肥,栽植床栽培推荐使用滴带系统供给水肥。
  (3)熏蒸系统电热熏蒸系统主要用于防治病虫害,其优点是方法简便、防治效果好且不会留下药斑。尤其对预防白粉病、霜霉病的发生有极好的效果。在温室内按每 80至 100平方米一个熏蒸器悬挂,悬挂高度离地面 1.5米左右,尽量不要悬挂在天沟下面,以免天沟漏水造成损坏。
  (4)防虫网、诱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治系统
温室四周及天窗通风处安装 50目防虫网,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昆虫的侵入,减少由此对植株带来的危害。温棚内还可安装诱虫板、诱虫灯,安装密度可以参照其使用说明。用来监测和控制温室内害虫的发生状况。
  (5)其他配套系统回(雨)水收集及排水处理系统;温室内加湿、升温系统;温室内空气环流系统(温室面积较小可以不用);温室内照明系统;植保器械;采后处理车间及冷库、运输工具等。
  3.种植基质准备:栽培切花月季的种植基质有许多种,但主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无机基质,如:椰糠、岩棉、蛭石、珍珠岩、花泥等;二是有机基质,如:泥炭、草炭、腐质土、秸秆、锯末、蔗渣、塘泥、炭渣等。根据我国的种植条件,我们主要以有机基质作为栽培基质来谈:作为切花月季种植使用的有机基质,要求疏松通气、有机质丰富、微酸性、有团粒结构。内含有氮、磷、钾、钙、镁等大、中量矿物质元素,和其他铜、锌、钼、锰、氯、铁、硼等微量元素。基质酸碱度要求微酸性, pH值在 5.5至 6.5最佳。种植前先进行基质消毒,可采用药物喷雾、熏蒸等方法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曝晒或水泡。消毒完成后就可进行使用。推荐几种适用的有机基质配方:( 1)草炭+腐质土+锯末,比例 3: 5: 2。( 2)草炭+腐质土+珍珠岩,比例 2: 5: 3。( 3)腐质土+秸秆(或蔗渣、塘泥),比例 6: 4。( 4)腐殖土+炭渣,比例 6: 4。以上配备好的种植基质在装袋前,每立方米还可以加入少量的化学肥料和适当的生物菌肥,充分搅拌均匀备用。
  4.种植床准备:
  (1)基质袋栽培: 8米跨度每单体棚种植 5畦,两边畦距立柱 50厘米,中间各畦间隔 1.1米。畦床做成倾斜度为 25度的坡面,畦床宽 30厘米,下面铺上 5厘米深的碎石,上面摆放 35厘米×35厘米(或 25厘米×30厘米)、壁厚 0.2厘米的黑色种植袋。然后每袋装入前面拌好备用的有机基质,浇透水分栽苗。
  (2)栽植床栽培: 8米跨度每单体棚种植 5畦,两边畦距立柱 50厘米,中间各畦间隔 1.1米。畦床做成倾斜度为 25度的坡面,畦床宽 40厘米,下面铺上 5厘米深的碎石,碎石上垫石棉瓦,周围床墙也用石棉瓦,墙高 50厘米,栽培床长度 60至 80米为宜。然后每床装入前面拌好备用的有机基质,浇透水分栽苗。
  三、栽植时间及方法
  1.栽种时间:切花月季的栽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大棚栽植最佳时期在 3至 6月和 9至 10月。
  2.移栽定植:栽种密度以每亩 5000至 6000株为准。
  基质袋栽培:采取每袋种植 3株种苗,株行距为 15至 20厘米,每株距袋边 5厘米。
  栽植床栽培:每株距床边 5厘米,株距 10厘米,行距 25至 30厘米。定植深度与苗扦插时深度相符,太浅成活率低,太深则容易感染茎干类疾病。
  移栽后浇透水一次,使土与根密贴,以后浇水要看情况而定,一般每天用滴灌系统滴浇 1到 2次,每次 5至 10分钟。栽后及时进行疾病预防,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至 1000倍或 5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 50%多菌灵 500倍液喷施。为提高小苗的成活率,应打开遮阳网遮阳 7至 12天,待缓苗后关闭遮阳网。缓苗期,一定要做好秧苗的保湿,如果棚内相对湿度太低,叶片有脱水现象,请采用喷雾方式对植株补充水分,这一点对提高小苗成活率很关键。
   3.苗期管理:小苗成活后,要加大对环境温、湿度的管理,随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60%至 80%,温度为 23℃至 28℃之间,可减少小苗的生长时间,提前出花。增加湿度的方法:在早春,由于空气干燥,每天上午 10: 00至下午 3: 00,应每隔 1小时向大棚内的走道、种植畦间等空地处进行洒水或喷雾,以保持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温度的方法:早晨开启顶开窗、侧窗排湿通风,上午 9: 30开始关闭顶开窗、侧窗升温,在中午棚内温度最高时(超过 30℃以上),可全开启顶开窗、侧窗开启 30至 50厘米降温,当温度降到 30℃以下时,再关闭侧窗,顶开窗关闭至正常的一半。
(中篇见 7月 21日 2405期第 2版)
  切花月季(ROSEHYBRIDA)是现代切花月季的简称,是世界花市场上最主要的切花品种之一。由于其花形高雅,色彩绚丽,气味香,代表着美好的象征,适用于许多场合,被誉为“花中皇后”,人们习惯称其为“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