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对草花病害影响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微量元素的缺乏会使草花体内易感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积累,抗性物质合成受阻。常见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锌、铜、锰、硼、钼、氯等。
铁:铁是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作用。铁在植物有氧呼吸和能量释放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铁肥的合理施用能激活合成抗菌物质过程中的酶,显著降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率。植物缺铁时首先表现为幼叶受害,呈现失绿现象,老叶仍为绿色。随着病情加重,老叶叶脉也相继失绿变成黄色,叶片上出现褐色枯斑或枯边,叶片逐渐枯死脱落。铁元素的合理使用能减轻草花褐斑病、锈病、灰霉病、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
锌:锌是合成色氨酸所必需的元素,色氨酸是合成吲哚的物质。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生长素的分布是平衡的。缺锌时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合成受阻,植株矮小,枝条下部的叶片常有斑纹或黄化部分。草花缺锌时会发生小叶症。施锌肥可以抑止病原菌的产生,硫酸锌能防治由真菌引起的一系列病害。
铜:铜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如抗坏血酸酶和多酚氧化酶。铜也是质兰素的成分,参与光合电子传递。铜被广泛用作杀菌剂。缺铜时草花体内的酚类化合物、木质素、糖类的合成受到影响。施加铜肥后,草花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能力提高。草花缺铜时会导致嫩叶萎蔫。施铜肥有防治病害和防治藻类产生的作用。
锰:锰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元素。植物缺锰时,叶绿体结构解体,叶片脉间有坏死斑点,根系不发达,开花结实少。
硼:硼以硼酸的形式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植物缺硼时,嫩叶基部浅绿,嫩叶卷曲。
钼:钼是硝酸还原酶的辅基。缺钼时,硝酸还原酶降低,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钼还能提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参加植物体内的多种氧化还原反应。钼还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缺钼时叶绿素含量减少。草花缺钼时,叶片小,脉间失绿并有坏死斑点,边缘焦枯并向内卷曲。
氯:氯是光合作用中的水光解的必需元素。然而,氯肥向来被人们所忽视。氯肥对防治草花的根腐病有较好的效果。草花中的氯肥也可通过施用其他肥料而得到。
另外,草花对微量元素的反应,还因种植基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种植在调配好的土壤中的盆花缺乏微量元素的情况很少。但在露地栽培的草花由于基质较差,必须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否则将严重影响草花的正常生长。
四、施肥措施
1.防止缺素矿质元素既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又是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分为不能参加循环的元素和参加循环的元素两种。在种植露地草花前,为防止缺素,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够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在生产上要根据土壤特点以及历年草花生长、感病的情况进行合理地施肥。特别要重视有利于提高抗性的钾肥、硅肥、钙肥和微肥的施用。
2.重施氮肥要配合杀菌剂氮肥的施用对草花的生长必不可少,但不能过量。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草花疯长,加重病害,即使增施钾肥也不能减轻其危害。可在施用氮肥时增施一些杀菌剂,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保持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营养元素虽各有其特殊作用,但它们在生理代谢上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某一营养元素的缺少或过多都会引起整个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一般说来,氮、磷、钾配施时感病率低,在对草花施肥时通常采用氮、磷、钾为10:8:6的比率。
4.采用合适施肥时间及方法在种植前,根据土壤的特性施足草花所需的营养元素。在种植后,对于露地草花来说,除了春施外,初秋施肥也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宿根草花的顺利越冬和增强抗病能力。对于盆栽或温室草花来说,早春和仲夏是施肥的最佳时间,可为草花连续供应营养物质,提高抵抗病原菌入侵的能力。
5.追施硅肥、抗坏血酸等管理优良的草花一般不需要施追肥,若要施追肥,最好在追施氮、磷、钾时添加适量的糖分、硅酸、抗坏血酸等,这些物质对某些病害可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草花营养施肥在国外18、19世纪就已经十分广泛地应用了,由于管理精细和及时、施肥方法合理,草花的优良性能可长期保持,很少发生退化现象。在国内,草花营养与肥料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资料少且不全面。因此,我们呼吁在吸收外来草花营养与肥料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创造出自己的草花肥料,为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