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的种植管理常识

2008/6/28 12:49:58

一、种苗先择
  种苗选择是关键,在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抗病好、产量高、花色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品种。其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叶片清秀的种苗。
二、土壤选择
  选择土地关系到种植非洲菊的成功与否,应选择质地疏松、颗粒性状好、透气性能好、排水好、水位低、即保水又保肥的平地土壤为佳。
三、墒面整理
  地面一般以高墒低埂为主(横向)。由于非洲菊属于深根系切花,如过多水排不完,长时间积留土壤中造成根部缺氧,吸收困难、易发生根腐现象。目的是把过多水排放,让根系尽量发达、健康,才能保证产量。
四、小苗定植(一不深、二不浅、三要正)
  根据定植三要点作好小苗栽培定植,在定植时,应根据种苗大小,根系长短来作穴:根系植入穴中应把根系分散开,不要盘在一起,有利于新根长出时接触面广,吸收营养多,促进生长快。深浅要适中,过深过浅都会影响成花率或者生长快慢,一般土表应以茎基部相平最佳,过浅造成根露在地表面,产量低且易死苗。
五、苗期肥水管理
  小苗期不需要浇过多的肥,一般以清水为主,水分稍偏重。苗期所需养分土壤足以提供生长需求,第一次浇肥在定植后20-30天左右,冬季应在40-45天,浓度0.5%以下,第二次间隔15天左右。(尿素或复合肥)
六、团棵期(始花期)管理
  这时期生长快、吸收强、需肥水量大,肥应采取薄施勤浇,浓度在0.8%左右,间隔时间10-15天一次,水分稍比苗期减少。始花期的第一枝花一般不养花,应在3-5公分左右切除,有利于发根、壮苗。
七、盛花期管理
所为盛花期就是产花量多,这时期是整个生育期生长最旺盛、所需养分最多,肥应在7-10天浇一次,浓度在1%-1.2%之间,应经常松松土。
八、植株修剪整形
  盛花期也是叶片茂盛期,除肥水管理外,应加强植株整形,有利于通风透光,应除去枯叶、病叶、老叶、无功能叶,以免造成花蕾败育,消耗营养,造成通风不良,容易感病。在修打叶片时应留一定的叶片指数(一般15-22片生长旺盛的叶片)。
九、非洲菊常见病害
a黑斑病:一般在阴天,光照不足,温度低,湿度大,土壤肥力不足,弱株等易发生:(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喷雾)
b白粉病:高温高湿通风时,发病率高且传染快,10-12月、3-6月份易发病,习用多菌灵、早托、优托、康正津等治疗性杀菌剂喷雾。
c灰霉病:高温、高湿且不通风时发病率高,传染快且会多次传染。5-9月份易发生,治疗用菌真清、霉尔欣等。
d根茎腐病:水分过重、湿度过大,土壤透气性能差或水分大起大落等,应提前预防松土、用多菌灵、敌克松灌根。
十、非洲菊常见虫害
a蓟马:2-4月份较为严重(斗蓟、蓟马赛首、蓟霸)。空气干燥时节应作好预防。
b青虫:3-6月份,地区不同,发生规律不同。
c白粉虱:7-10月份较严重,及时清除叶片,用利箭和满江红混用或粉虱绝乘杀虫剂。防治不好还易造成成灰霉病,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合理的肥水管理。
  2.适时施药。
  3.对症下药。
  4.精确撑握浓度、剂量。
  5.不同药品混用,扩大杀虫范围。
  6.提倡药品交管、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