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竹锈病

2008/6/28 13:08:26

【简介】
龟背竹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普遍,国内外均有报导。发病严重的叶片病斑累累,影响观赏。
【症状】
叶片病斑初为黄色,中央渐变灰褐或灰白色,稍下陷,边缘有一黄褐色隆起线,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毫米。叶背的病部生出黄色和黄褐色的锈粉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病原】
龟背竹锈病(Pucciniapaullulaf.sp.monsterae)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夏孢子初无色,后变黄褐色,近球形,孢壁具小刺,直径20~29微米。冬孢子黄褐色,椭圆形,双细胞,具隔膜,在分隔处稍缢缩,两个细胞易分离,孢壁光滑,具无色孢柄,冬孢子大小24~27×19~22微米。其无性阶段为夏孢锈菌[Uredosp.]。在重庆可见病菌有性阶段冬孢子,而在广州地区迄今仅见其无性阶段夏孢子,并以夏孢子作为初次和再侵染接种体。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冬孢子在活寄主体上越夏越冬,次年借助气流传播并反复侵染。本病在广州3~6月和10~11月为盛发期,高温和严寒气候消退。病菌主要在病叶上越冬。叶片被锈菌侵染形成坏死组织,往往为炭疽菌乘虚而入,复合为害,加重病情。栽植过密,园圃通风不良,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防治方法】
1.重病叶片应予剪除烧毁。栽植不宜过密,改善园圃通透性。
2.发病前喷洒1%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交替喷洒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20%嗪氨灵800~1200倍液或40%多硫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相关信息
  • 龟背竹锈病 2008-6-28
  • 龟背竹病虫害防治 2011-8-23
  • 龟背竹炭疽病防治 2011-3-07
  • 龟背竹长大怎么办 2011-3-06
  • 龟背竹怎样越冬 2011-3-05
  • 龟背竹怎样繁殖? 2011-3-05
  • 龟背竹炭疽病 2011-1-21
  • 龟背竹栽培养护 2011-1-18
  • 龟背竹、虎尾兰 2010-12-31
  • 龟背竹的栽培 2010-12-15
  • 龟背竹盆栽 2010-12-15
  • 如何栽培龟背竹 2010-12-15
  • 龟背竹的栽培技术 2010-12-15
  • 龟背竹的管理 2010-12-15
  • 龟背竹盆栽管理 2010-12-15
  • 龟背竹栽培技术 2010-4-07
  • 龟背竹开花 2008-6-30
  • 龟背竹图片 2007-10-08
  • 龟背竹的基本知识 2007-1-17
  • 龟背竹怎么过冬 20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