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初期叶面出现 针头状褪绿 或浅褐色小点 ,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 深褐色 . 后期中心呈灰白色 , 边缘紫褐色 , 具同心轮纹和褐色的小颗粒 .
叶片逐渐破碎枯死。
病原 : 菊花叶点霉。 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 寄主表皮下 , 微突出表皮 , 近球形或扁球形 66.8 微米 -163.2 微米 , 分生孢子单胞 , 无色 , 椭圆形 , 孢
子器内含胶粘物质 , 遇水孢子团溢出, 3.6-7.7 微米 ×2.8-3.9 微米。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中靠风雨传播 , 一般秋冬季发病重 , 老叶比嫩叶发病重。
防治方法 : ① 开花后摘去病叶 , 集中病残体烧毁或耕翻深埋 , 选栽抗病品种或轮作 , 注意配比施肥 , 促进植物健壮生长。 ② 发病初期喷 50% 多菌灵
500 倍洗衣机 , 或 50% 代森锌 600-800 倍液 ,75% 百菌清 600 倍液 , 每隔 10 天一次 , 连续 2-3 次 . ③ 试用烟熏剂 ( 温室大棚 ), 定植前用硫磺烟熏蒸
消毒 , 每 1000 平方米用硫磺粉 250 克 、锯末 500 克 混合后 , 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用 46% 百菌清烟熏剂 250 克 , 傍晚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