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福禄考病毒病
【症状】感病的植株、花器不正常,花变为绿色、畸形,叶片褪绿,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有时叶尖和叶缘变红、变紫而干枯。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levirus)、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rattllevirus)。病毒通过汁液、叶蝉及蚜虫传毒。
【防治方法】①及时拔除有病植株。②选用无病材料繁育新植株。③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叶蝉传病。
35.大丽花病毒病
大丽花病毒病又称大丽花花叶病。在我国广东、昆明、上海、内蒙古、辽宁等省市都有发生,严重时植株生长萎缩,一般呈零星分布。
【症状】大丽花叶于产生明脉或叶脉黄化及花叶,叶片发育受阻。有些叶片出现具有特征性的环状斑,植株在夏季接近开花期受病毒浸染,暂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翌年才表现花叶及矮化现象。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番前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virus)。大丽花花叶病毒可以通过汁液及嫁接传染。叶蝉及蚜虫也可传毒。在一般条件下,大丽花难以汁液接种成功。大丽花的块根也能带毒。但大丽花种子不传毒。大丽花花叶病毒也能使蛇目菊、金鸡菊、矮牵牛、百日草等植物发病。
【防冶方法】①避免用带有病毒的块根作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利用种于繁殖。②番茄斑萎病毒不易接近植株生长点,可用通过茎尖组织培养法来获得无病毒新株。③植株生长期喷施杀虫剂防治传毒昆虫,可喷施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二嗪农、70%丙蚜松各1000倍液。
36.郁金香碎色花瓣病
郁金香碎色花瓣病又称郁金香白条病,各郁金香产区都有发生。是造成郁金香种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该病主要浸染郁金香的叶片及花冠。感病的叶片上出现浅绿色或灰白色条斑,有时形成花叶。花瓣畸型、单色花的花瓣上出现淡黄色、白色条纹或不规则的斑点。感病的鳞茎退化变小,植株生长不良、矮化,花变小、畸型。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breakingvirus,TuBV),该病毒在病鳞茎内越冬,成为来年浸染源,由桃蚜和其他蚜虫作非持久性的传播。此病毒也可以为害百合,百合受浸染后产生花叶或隐症现象。在自然栽培的条件下,重瓣郁金香比单瓣郁金香更易感病。
【防冶方法】①加强检疫,控制病害的扩展和蔓延。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避免和百合种植过近,防止相互传染。②防治蚜虫,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传播介体。
37.牵牛花白锈病
【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扩展成大型病斑,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破裂时,散发出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孢囊孢子,嫩茎受害时造成花、茎扭曲,当病斑包围叶柄、嫩梢时,环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长不良,萎缩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旋花白锈菌(Albugoipomoeae-panduranae),属白锈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病组织内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芽产生孢子囊,侵入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一般在8-9月为发病盛期,牵牛花种于可带菌并成为翌年浸染源。
【防治方法】①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以减少对种子的浸染。②选留无病种子作为繁殖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避免与旋花科植物轮作。③发病初期喷l%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雾1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8.荷花褐纹病
荷花褐纹病又名荷花黑斑病。我国荷花栽培区常有发生。
【症状】发病初期荷花叶上出现褪绿大黄斑,叶背更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褐斑,发病严重时,除叶脉外,整个叶片布满病斑,远看如火烧一般。后期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褐色霉状物。
【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莲链格孢(Alternarianelumbii)。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在荷花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能重复浸染,湿度高时病情严重偏施氮肥。夏季气温过高及在受蚜虫为害的植株上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浸染源。盆栽时可每年更换新土种植。②发病期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39.翠菊碎倒病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和根部。病部凹陷缢缩,黑褐色,幼苗倒伏枯死,如茎部组织木质化。常不倒伏而表现立枯症状。土壤湿度高时,在病苗及附近土表常可见一层白色絮状菌丝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爪哇镰刀菌(FusariumjavaniCum)。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土壤湿度大、播种过密、温度不适都有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发病较重。
【防冶方法】①土壤处理。用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笨,每平方米用药量6-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7-10天用药1次,连续3次。
40.美人蕉花叶病
美人蕉花叶病是美人蕉的常见病害,在我国栽植美人蕉地区普遍发生。
【症状】感病植株的叶片上出现花叶或黄绿相间的花斑,花瓣变小且形成杂色,植株发病较重时叶片变成畸型、内卷,斑块坏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美人蕉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①由于美人蕉是分根繁殖,易使病毒年年相传,所以在繁殖时,宜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以减少浸染源。②该病是由蚜虫传播,使用杀虫剂防治蚜虫,减少传病媒介。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味衣、70%丙蚜松各100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