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从中国君子兰原始品种的定名开始,君子兰的命名就带上了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命名虽非科学,但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君子兰培育者和收藏者的怀念,也为以后专业工作者研究君子兰杂交变异过程提供了方便条件。不过,应当承认,早期和后来一些品种的定名,虽有特色,但多少也给人“俗”有余,而“雅”不足之感。纵观许多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传统名花的命名(如兰花、牡丹、菊花等),大都与“雅”相关连。有“雅”才有诗、书、画,才利于长久传扬。作为刚刚起步的君子兰文化,特别是作为这一文化主要载体的名称,应有意识地将定名纳入到一种文化现象里去思考,使今后君子兰的命名能更多地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味”。那么,该如何给君子兰起名呢?
⑴名如其花,特色鲜明。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后,归纳、概括出的花名要与植株的主要特征相一致,使人听其名便知其花。
⑵文雅意深,不落俗套。纵观目前已出现的名称,既不乏佳名,如“八瓣锦”、“双龙玉带”、“云岭春雪”等,也有一些不知所云甚至是夸张之名。因此,给君子兰植株起名,应注意与君子之花的高贵品质相统一,文雅兼致,赋予寓意,不落俗套。一些“金”、“王”、“皇”、“霸”之词还应慎用。
⑶广阅书刊,启迪思维。各种书刊中都有不少名花介绍,既有介绍君子兰的,也有介绍其它花卉的,认真品味,便会得到启发,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与他人莳养、收藏的君子兰重名。
⑷易于记忆,利于传播。好的花名除寓意要深刻外,也应易于记忆和传播,这对宣传君子兰文化是有益的。
⑸多学善思,修君子之德。好花名的获得是与莳养人的文化及修养紧密相连的。博览群书,多学善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个人修养,对每一位莳养人而言都是最起码的要求。与此同时,“养君子之花,做君子之人,修君子之德”更是每一位莳养者的必修之课。应坚决唾弃那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见利忘义的“不君子”行为。否则,再好的花名,也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