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桂花 >> 详情显示

桂花的栽培养护技术

2007/12/23 14:38:00

桂花的花朵虽小,但花量多、香味沁人心腑,是著名的观花、香料植物,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花期为9-10月,也就是农历的八月间,所以又有八月桂之称。此期开花的桂花主要有金桂、银桂、丹桂等。此时正是加强肥水、增加光照的最佳时机,管理养护好,利于花朵的盛开,量多而花香。


桂花性喜光照充足的环境,不耐庇荫,光照不足易徒长,枝条纤细而下垂,开花不良或无花可赏,叶片还会枯黄而脱落。即使是夏季高温期如果不在有反射光照、折射高温的条件下依然能适应充足的光照条件。


桂花有一定的耐寒性,地栽者冬季可以忍受-10℃的低温环境,盆栽者尽量保持在0-5℃之间,利于越冬。夏季高温也能耐受38℃的高温,只是在高温下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否则易伤害叶片。


栽植土壤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宜,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正常的生长。如果盆栽应再加重腐殖质的含量,这样利于根系的生长,植株健壮而开花多且香味浓郁。


桂花喜湿润的土壤,干旱不利于其生长,但湿渍也会腐烂根系,所以地栽以排水良好的地块为宜,不能栽植在低洼处,否则在雨季易枯死。盆栽者也不能浇水太勤,盆土见干才能浇水,表土不干不宜浇水,浇时一定要浇透,也就是盆底有水渗出即可,但注意盆土有漏缝要立即补填好,否则即使是浇水再勤也枉然。冬季低温条件下可稍加控制浇水,可保持基质干燥些,利于越冬。夏季高温期如若雨水偏少,要勤浇水,保持基质湿润,不能干旱,否则会因脱水而枯。


桂花在春秋两季为生长快速期,需要较多的肥水,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应当加强肥水管理,施肥最佳的选择是浇灌沤制的液肥或全水溶性化学肥料,利于吸收,安全性高。也可用腐熟的有机肥料穴施或在换土换盆时作为底肥施用。当然一般的肥料也能施用,只不过要浓度稍低些,避免出现肥害而得不偿失。冬季及夏季高温期最好不要施肥,因为植株处于休眠期中,无需太多的肥水。


桂花繁殖常用扦插法、嫁接法进行,扦插法可于2-3月在温室内或塑料小棚内进行,适应北方地区适用,树液刚刚流动时进行最佳,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插条的成活率,选择树龄为20年左右的健壮枝条,剪成15-20厘米左右,插条下部剪成马蹄形,只保留上部叶片2-3枚,下部的叶片全部去除,用生根粉处理后更佳,稍倾斜插入消毒过的砂质土中2/3或1/2,并压实后浇透水,最好选择淋浇,避免将插条冲出来。覆薄膜后保持温度为20-25℃之间,新生的枝条有5-6厘米时即可移植。嫁接法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可用女贞、流苏树的幼苗作砧木,以粗度为1-2厘米的为佳。可选用劈接法、靠接法、嵌入法进行,时间以2-3月为宜,将砧木与接穗同时置于温室内或塑料棚中,提供较高的湿度环境,插穗要求健壮无病虫害,长度在10厘米左右为宜,接后要用塑料带绑扎好,注意检查接穗的成活情况。扦插法生产的小苗在北方多生长欠佳,不如南方地区生长健康,北方地区最好选择流苏嫁接,长势远比扦插者旺盛。


桂花的病害主要有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1、桂花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10毫米,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2、桂花枯斑病: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3、桂花炭疽病: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以上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可全株喷施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效果令人满意。


桂花的虫害主要有红蜘蛛、介壳虫,防治方法可喷施专杀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