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奥运会 北京自产100万支百合切花上市

2008/1/17 11:54:00

  本报讯 记者若竹报道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经过5年研究,目前北京市已经掌握了百合种球的脱毒繁育技术,由脱毒子球生产出的100万个商品球将于今年年底下种,明年奥运会期间国产百合将一展风采。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处处长王春城介绍,长期以来,我国百合种球始终依靠进口,我国每年进口百合商品球达1亿粒以上,价格非常昂贵。而且,从去年开始,荷兰等国家出于贸易保护,只向我国出口含病毒较高的二代种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百合鲜花产业的发展。为了摆脱束缚尽快实现百合种球的国产化,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专门用于百合种球的国产化研究,在中科院花卉研究所、北京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几家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北京润博球根花卉有限公司、北京威斯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头示范,经过5年的研究试验,终于攻克了百合种球脱毒技术难题。在海拔800米以上,具有冷凉气候特征的昌平老峪沟、平谷黄松峪、怀柔喇叭沟门、密云新城子等乡镇,有2万亩适宜进行百合种球生产。目前,已经成功繁育出500万个脱毒种球,明年2月,这些脱毒种球就可下地种植,繁殖出切花生产的商品球。
  据了解,北京市场批发零售的百合切花每年在6000万支以上,其中北京当地生产的200多万支,仅占市场总数的3%。对此,王春城谈道,北京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和带动更多的郊区农民利用现有温室大棚,发展百合种球和切花生产。为了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公司将对加盟百合生产的农户实行保底价收购,另外,公司还将按照种球等级加价回收农户生产的种球和切花。从明年起,山区农民从事百合商品种球生产的,政府还将给予每个子球0.5元的补贴;应用温室大棚从事切花生产的农户,每个商品球补贴1元。到2011年,北京市场上的百合切花自给率预期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