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杨林”蜡梅切枝产销闯新路 制作精美包装减少运输损耗

2008/2/21 10:07:53

  本报讯 记者韩益报道  2008年春节前,重庆杨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蜡梅切枝礼品盒订单销售量多达八千余盒,单盒价两百多元,销售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走出一条蜡梅切枝产销新路。
  重庆杨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地处我国蜡梅原产地之一重庆南山镇,这里的蜡梅切枝多是农户自产自销。这种传统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参次不齐,市场销路无法拓宽。另一方面,农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供需变化使产品价格下降。在销售和生产上的两大创新是杨林公司成功的关键。
  首先,公司利用精美的包装盒,将当地一贯粗放绑扎成束出售的蜡梅切枝装饰起来,既改变了消费者对蜡梅切枝的传统印象,也缓解了切枝在运输途中的损耗,逐渐打开了礼品市场。公司通过综合考虑包装盒制作成本和运输成本,选择了80厘米长、30厘米宽规格的厚纸箱包装,把厚纸箱外层裱成檀木风格,使之与蜡梅匹配,提升观赏价值。而蜡梅花苞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脱落,是制约蜡梅切枝跨地域推广的技术难点。现在,公司的技术员把切枝绑扎成束后,对整个花束进行整形修剪,使贴着包装盒的一面尽量平整,减少运输过程中因摩擦和抖动带来的损耗。
  另一方面的创新体现在生产模式上。随着订单量的增大,公司开始与周边的农户合作,让农户按公司要求提供相应规格的产品,由公司包装后销售,最终按所得分红。这种方式降低了农户的销售压力,还提升了产品附价值,颇受农户欢迎。
  眼下,公司正在积极参与重庆农业局关于蜡梅切枝保鲜技术的研发项目,希望能延长蜡梅切枝的观赏期。杨林说,现在蜡梅切枝礼品包装已经慢慢推广开,但礼品装外销的成本还很高,运输费用和包装盒的制作占据很大的生产成本,从蜡梅切枝采后到运输还有很多细节待改进。“2009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蜡梅切枝礼品包装的供应量,争取让更多的地区闻到蜡梅的清香。”杨林肯定地说。
  记者点评:
  从家门口自产自销到坐上飞机成为大家送礼的新宠,重庆蜡梅切枝礼品包装为蜡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蜡梅作为我国传统花卉之一,在重庆、成都、南京、鄢陵、武汉等地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但传统的产销模式非但没有把蜡梅切枝产业做大,发展道路反而越走越窄。运输的技术瓶颈,使对蜡梅切枝感兴趣的外地经销商下了订单却总是取不到质量合格的产品,只能放弃采购。而重庆杨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灵活转变思路,开拓了了我国蜡梅切枝发展的新路,对于家门口的产品,我们太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来摸索新的发展方式了。
  我国有一些传统花卉,也在面临蜡梅切枝之前的窘境。重庆杨林公司“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对蜡梅其他产区的种植者是一种借鉴,对其他传统花卉的经营者也是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