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草坪 >> 详情显示

白粉病简介与防治

2008/5/4 10:19:56


  白粉病是在荫蔽、潮湿、空气流通较差的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在这些不利条件影响下,草坪对这种病害是特别易感的。白粉病最初表现为在草的叶子表面上长有白色的粉状物。这种真菌生长迅速,很快即覆满在整个植株的叶片上。在这个阶段,叶子布满白色灰尘似的粉霉。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由于白粉的窒息作用,可致使叶片变黄,植株枯死。在感病区,草坪不断稀疏。  ;通常,白粉病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草坪病害,但是经常发现它是很令人讨厌的。由于白粉病的存在,草坪长势很弱,从而易引起其它的问题。这种病害的严重程度每年变化很大。早熟禾看来对该病害是最易感的。对于白粉病还没有绝对的治疗方法。使用杀菌剂预防,有助于抑制内部侵染。但是,最好的积极办法是改善感病区空气流通和增加日照。可以通过修剪附近的树木和灌木达到这一要求。
白粉病 症状
白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杆和穗部。受侵染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受害禾草首先是在叶片上出现l~2mm大小的褪绿斑点,以正面较多。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绒絮状霉斑,初白色,后变灰白色、灰褐色。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粉状分生抱子,易脱落飘散,后期霉层中形成棕色到黑色的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老叶发病通常比新叶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变黄,早枯死亡。
病原
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 Golov. ex Speer(=Empsiphegraminis DC.ex Merat),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目白粉科布氏白粉属,是分布广泛的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叶表寄生,以叶正面为主。分生泡子椭圆形,大小为 14— 17pm X 25~ 33pm,念珠状串生,产泡量大。有性世代为闭囊壳,聚生,少数散生,深褐色或黑色,扁球形,由菌丝丛上长出,直径为 135~280pm(平均为200pm)。子囊抱子椭圆形,大/J‘ 10~13pmX20~23卜m,产生于闭囊壳内部的15~20个于囊中。附属丝不分枝,为菌丝状。
<br>寄主范围广一,可侵染狗牙根。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匍匐翦股颖。鸭茅等多种禾草和大、小麦等农作物。该菌是典型的专性寄生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体内越冬,也能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翌春,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抱子,越冬后成熟的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在晚春或初夏侵染禾草,形成初侵染。着落于感病植物上的分生抱子可以很快萌发,侵染禾草,在新病叶上1周内(大约4天左右),就可以产生大量分生抱于,不断引起再侵染。但夏季高温可以限制分生孢子的萌发,据报道,小麦白粉病菌在夏季最热一句,旬均温超过23.5℃地区不能越夏,需外地菌源或越夏的子囊孢子侵染秋苗。&nbsp;&nbsp;&nbsp;&nbsp;
<br>分生抱子壁薄,寿命短,只能存活4~5天,萌发时对温度要求严格,适温17-20℃(1~3)℃的温度都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严格,只要相对湿度足够高(相对湿度&nbsp;O~&nbsp;l(j()%,湿度越高越好),但不需要叶面的自由水(水滴中不能萌发),大约4~8小时就可以萌发。白粉菌侵入禾革后,寄生在寄主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子囊孢子的释放需要高湿条件,通常发生在夏秋季降雨之后。
<br>草种和品种的抗病性及种植方式、有利病害发生的气象因素、不合理的水肥管理、荫蔽、空气不流通等都是诱发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如:凉爽(&nbsp;5~&nbsp;22℃〕、潮湿以及多云阴天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流行。生长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的狗牙根、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细叶羊等等木草表现抗病,而荫蔽、低光照下变得感病;重施氮肥的草地早熟禾上白粉病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
(一)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合理布局
选用抗病草种和品种并混合种植(混合种子中应包括耐荫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品种抗病性根据反应型鉴定:免疫品种不发病;高抗品种叶上仅产生枯死斑或者产生直径小于1__的病斑,菌丝层稀薄;中抗品种病斑亦较小,产抱量较少。粗茎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早熟不及草地早熟禾的 Nugget和 Bensun两个品种比较抗病。
(二)药剂防治
药剂品种及施药方法,可参照锈病。另外,还可选用其他药剂,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引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
(三)科学养护管理
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修剪,在白粉病易发区,更应注意草的留茬高度;保证草坪冠层的通风透光,尤其要注意草坪周围观赏性灌木和树木的选择和修剪;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不要过湿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