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草坪 >> 详情显示

我国草花产业现状(中)

2008/6/30 16:42:02

  西南地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西南各省都在努力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也纷纷看好西南市场,使得草花生产在西部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四川草花产业以成都市发展最快,当地的花卉专业市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位于市中心的青石桥花卉市场,2000年时有铺面约300家,另有固定地摊约100家;西郊的西部花市,1999年约有150家摊位,一般都是种植专业户,在附近地区有自己的苗圃,市政工程、酒店、房地产用花一般都在此购买,以批发为主,是反映草花流行趋势的一个窗口。2000年,成都又新开了北门花卉市场。这三个花卉市场同时带动了附近地区草花生产的发展,其中以郫县、温江为主。2002年,四川草花种植面积2800亩,产值1亿元,主要品种为一串红、万寿菊、四季海棠、百日草、洋凤仙、报春、彩叶草等。

  成都市草花消费除市政工程、酒店等外,住宅小区也是一大亮点。某些住宅小区的绿化比一般公园还要好,甚至在小区内办花展,这种投资在提升小区形象上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绵阳、德阳、内江等地也对草花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也慢慢有所认识。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重庆草花发展比成都稍慢,花卉市场较分散,花农赶集卖花形成的地摊较多;专业店铺少。解放碑花市有固定的店铺约20家,这些店铺基本都有专门的苗圃作支撑,其余则为很多花农以赶集形式来卖花,花的档次偏低,因地处闹市,人气较为旺盛。另一处是石桥铺花市,情形与解放碑差不多。但重庆草花消费量绝不在成都之下,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每年各种节假日在重要路口、主城区广场等地摆放的时令花卉达150~170万盆,还有一些公园、风景区举办的花卉展览,每年需要50万盆左右;社会单位每年需要100万盆以上,市民日常需要量每年70万盆。2000年和2001,整个城市草花用量200余万盆,2002 年为500多万盆。重庆市草花1/3来自成都,其余由本地生产,基本都使用进口种子。据预测,到2010年重庆草花市场需要量将会达到2500 ~3000万盆左右。

  云南全省都相当注重环境美化,花卉的生产和消费都是西南地区最突出的。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召开更将云南花卉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2年,云南草花种植面积200亩,产值600万元,主要草花品种为重瓣天竺葵、新几内亚凤仙石竹、一串红、孔雀草、矮牵牛、百日草,较受大众欢迎的品种为重瓣天竺葵等一些多年生的重瓣品种。

  贵州草花消费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主,其余地区以集团消费为主。

  纵观西南地区的草花产业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数量少很多花卉业者认为草花生产风险大,不敢投入生产。但草花在美化城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沿海到内地一路看过来,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西南地区草花的需求会逐渐上升。

  2.品种少、品质差冬春时花一般是叶牡丹、报春花类、金盏菊、三色堇。夏秋时花则一般是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市民们看到的都是些老面孔,且这些品种大多是自留种,其品质难以与当代主流品种相比。

  3.种植技术有待提高前些年花卉利润还算不错,很多人盲目投入。几年以后,效果却难如人意,不但不成规模,效益也谈不上。这些人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技术不过关,种不出好花,卖不了好价钱,于是先前的自信没有了,种子、农资的投入减少,致使花的质量更差,价格更低。例如,四川绵阳地摊上0.25元一盆的西洋樱草,几乎无利润可言。

  4.育苗栽培介质使用少大部分花农育苗介质使用一般田土,外加一些有机质,先进一些的加些草炭、蛭石,至于配比,有的看些书,有的则想当然。这种自制介质用于适应性强的花卉如万寿菊、一串红还可以,但用于矮牵牛,四季海棠就不行了。细心农户的作物出苗率为30~40%,粗心的就全军覆没。

  5.用穴盘育苗的少一般花农感觉穴盘价格高,但是,如果按照要求使用穴盘,并且使用好的介质如“壮苗一号”,那么,使用穴盘育苗就会节省种子、人工、农药,还具有出苗整齐、定植简单、不伤根等好处。

  总之,西南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谁的产品和服务最好,对市场了解最透彻,谁就是市场的宠儿。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历来是

  我国的富庶之地,其花卉种植与应用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花卉业都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于种源大多靠进口的草花更是如此。

  江浙沪地区由于经济地位的优越和交通条件的便利,草花以“以产促销,以销促产”的双向推动模式发展。以杭州为例,产销量逐年上升,1997年为500万盆,1998年翻了一番,到2002年已经达到3300 万盆;由于生产者间竞争日趋激烈,平均价格逐年下降,以12厘米营养钵为例,1997年每盆2.5元,1998年下落至2.2元,到2002年,每盆售价仅为0.95元。

  近年来,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地已开始出现空中花坛,在品种搭配方面,呈现出品种的多样化趋势。如花坛周围配以香雪球、藿香蓟、银叶菊等小花品种或观叶品种

  中心花坛的品种除传统的一串红、万寿菊、金鱼草外,又增加有许多新秀,如天竺葵、勋章菊、日日春、非洲凤仙等。公园用花也是草花的一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南京1999年公园用花量达到40万盆,占全市草花用量的30%之多。而且公园用花的更换频率很高,如一般公园全年至少换花五次,多者可达十次以上。

  湖北草花发展相对缓慢,且地域分布很不均衡。草花业发展以武汉为主,江汉平原沿线城市发展也较好,像仙桃、荆沙、宜昌这些城市也比较重视。武汉的花坛草花生产量每年可达到300万盆,产值可达 700多万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生产企业几乎都建了大棚、温室,瓦钵也逐渐被塑料盆所取代。仙桃则是以个体农户种植为主的家庭种植模式,生产量不大,但种植地区集中,种植面积已达40多亩,夏秋季出花20万盆左右,花农的全年收入超过万元。需要指出的是,武汉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很多在我国其他地区表现优秀的品种都不大适宜在武汉种植。

  安徽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草花业发展速度缓慢。据省农业厅花卉中心统计,1999年安徽省花卉产值在2000~2500万元,用花量最大为合肥市,年用花量在100万盆左右,其次为芜湖市、黄山市。

  综合以上情况,整个华东地区花卉业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海地区花卉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势头,忧的是内陆省份花卉业的发展水平还处在相对较低的阶段。但随着中国“入世” 的成功,政府部门的重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推动下,我们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花卉业前景应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