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女贞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叶女贞苗木的繁殖、栽培管理及出圃等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金叶女贞的苗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J/T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T 24-199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3 苗木繁育
3.1 圃地选择
按照CJ/T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执行。
3.2 繁殖方法
金叶女贞育苗以扦插繁殖为主。
3.2.1 扦插床的准备
在荫棚下设扦插床,床宽1.0 m~1.2 m,长6 m~10 m,高20 cm ~25 cm,四周用砖砌成高床,或挖成长方形低床,在床内铺设15 cm~20 cm厚的河沙或蛭石等基质,可在床面上方25 cm~30 cm高处安装喷灌装置。扦插前将床面整平,用0.5%的高锰酸钾或500倍多菌灵进行基质消毒后,灌透水。
3.2.2 扦插时期
硬枝扦插于秋季落叶后进行;嫩枝扦插可于6月~8月进行。
3.2.3 插穗剪取
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剪取6 cm~10 cm长的枝条为插穗,嫩枝扦插需去除下部1/2的叶片,在插穗基部节下剪成平滑剪口。
3.2.4 插穗处理
可不做任何处理。为提高生根率也可将插穗基部切口速蘸500 mg/L~1000 mg/L萘乙酸,或50 mg/L~100 mg/L ABT生根粉3~5秒钟。
3.2.5 扦插
硬枝扦插株行距3 cm×3 cm;嫩枝扦插株行距5 cm×5 cm。深度3 cm~5 cm,喷透水,喷施500倍多菌灵防病,床面上搭设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湿。
3.2.6 扦插后管理
硬枝扦插后覆膜保温,每半个月检查并浇透水一次。
嫩枝扦插后每日中午喷水一次,保持基质湿润,拱棚内湿度为90%~100%,温度控制在23℃~28℃,超过28℃时及时喷水降温。
3.2.7 移植
硬枝扦插一般于第二年春季3月~4月进行第一次移植;嫩枝扦插一般于扦插50天后进行。要求根系达到10条以上,长度在5 cm~10 cm。在出床移植前10天~15天可进行控水和通风锻炼。炼苗前期早、晚可揭去塑料膜,中午需遮荫,注意多喷水,后期将薄膜和遮荫网全部揭去,练苗后即可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移植。移植前翻耕土地,深度为25 cm~30 cm。结合翻地每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5 kg。整地做畦,畦宽1 m~1.2 m。移植行距30 cm,株距15 cm~20 cm。注意尽量多带宿土,用塑料袋保护移植。
如果为培养大苗,应进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40 cm×50 cm。
3.3 移植后的管理
移植后应及时灌水。为促生分枝、培养冠形,可在生长期间进行3~5次轻剪。硬枝扦插苗一般在6月前后开始修剪,根据生长势每隔20天~30天进行一次。嫩枝扦插苗入冬后至早春前对植株进行适当修剪整形,使枝条分布均匀,冠形丰满。
天气干旱时要经常灌水,注意及时松土和除草,雨季注意及时排水。7月中旬以前,可结合灌水追施1~2次氮肥;9月以后应控制灌水,以促使幼苗木质化,北京以北地区入冬前仍需要罩棚越冬。
3.4 病虫害防治
金叶女贞病虫害较少,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及地下害虫蛴螬、钻蛀形害虫木蠹蛾和叶面害虫螨类。栽培中应做好土壤的消毒、排水等工作,具体防治方法见附表A。
4 出圃
出圃应在苗木落叶至土壤封冻前,或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起苗前应浇透水,保证苗木主、侧根系完好。反季节移栽一定要带土坨包装。
5 出圃苗木质量
按照CJ/T 24-199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执行。要求出圃苗木灌丛丰满,枝条分布均匀,下部枝叶无光秃,苗龄2~3年,主枝数不少于5个,色块用冠径要求在30cm以上;绿篱用冠径要求在 50 cm以上,灌高及主枝条长度均在80 cm以上,至少移植培育1次。
6 苗木标志、运输和检疫
6.1 标志
苗木应带有三证(即苗木生产许可证、苗木经营许可证和苗木检疫证)和标志牌,注明苗木名称、苗龄、起苗日期、数量、植物检验证号及发苗单位等。
6.2 运输
远途运输应采取保湿措施,防止苗木风吹、日晒、雨淋和机械损伤。
6.3 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