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黄杨 >> 详情显示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防治技术

2008/12/13 9:31:14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又名冬青卫矛斑蛾、大叶黄杨斑蛾,国内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主要为害大叶黄杨、丝棉木、扶芳藤等卫矛科植物。
  危害特点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以幼虫取食寄主植物叶片、嫩枝、幼芽等,发生量大、虫口密度高时,能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吃光,仅残留柄,形成秃枝,严重时导致整株枯死。幼虫食量不足时,还转移采食,对大叶黄杨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影响环境美观和发生扰民现象。
  发生规律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在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矿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大叶黄杨等寄主植物的枝梢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枝梢嫩芽、嫩叶的叶肉部分,使叶片呈灰黄白色薄膜。2龄后期将叶片食成缺刻。3龄后随着虫体增大,开始分散危害,食量激增,从叶片边缘向中心蚕食成缺刻、孔洞,仅留主脉和叶柄。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时间内将整叶、整梢及嫩枝吃光,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随风飘移。幼虫共6龄,幼虫期40天左右。
  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在土壤表层,结茧化蛹,越夏。11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在白天活动,夜间潜伏。卵产于叶柄、枝梢,排列成条状,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结合冬春季清园,剪除枯枝和带卵块的嫩梢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2.根据幼龄幼虫群集活动为害的习性,结合修枝整形,剪除有虫的枝、梢、叶,降低虫口密度,以减轻危害。
  3.利用幼虫遇振动即吐丝下垂和初孵幼虫喜群集的习性,摇动枝梢、人工捕杀群集幼虫。
  4.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5.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
  6.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至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至2500倍,或20%菊杀乳油1000至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7.保护天敌,如姬蜂、螳螂、蠋蝽等。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