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林木种苗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海艳,肖爱平,闫李杰,李景福,赵云霞,王连芹,郭立勇,韩利明。
北海道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海道黄杨苗木生产技术的内容、要求以及检疫、标识、包装、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北海道黄杨苗木生产。
2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有灌溉和排水条件的pH值6.5~7.0的沙壤土或壤土为育苗地。
3 育苗设施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或小拱棚。
4 苗木培育
4.1 繁殖方法
北海道黄杨以扦插繁殖为主。
4.2 扦插床的准备
苗床为南北走向,床宽1.2 m~1.5 m,床长依大棚规格而定,床高30 cm。苗床四周砌砖,床内铺满基质。整平床面,中间略高,以利排水。也可将基质装入育苗杯中摆在床内。
4.3 基质选择及消毒
基质采用通透性较好的细河沙、沙壤土、草炭土或三者等比例混合。扦插前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700倍多菌灵消毒。
4.4 插穗选择与处理
4.4.1 插条采集
选择无风的早晨,在优良北海道黄杨的幼龄母株上剪取树冠中上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或完全木质化的枝条。插条从母株上采下后,立即洒水保湿或者将插条插入水沟或水桶中,以防失水萎蔫。插条采集最好与苗木修剪结合进行,做到随采、随插。
4.4.2 插穗制备
将剪取的枝条截成长8 cm~10 cm的穗段。每一插穗不少于2~3个芽,去掉基部叶片,保留上部1~2个叶片。插穗的上切口在芽的上部0.5 cm~1 cm处平剪,下切口宜位于节下或叶柄0.5 cm以下处斜剪,切口要平滑,无伤芽,无劈裂,皮部无损伤。插穗剪好后,按种条部位和粗度分级捆扎,及时处理或直接扦插。
4.4.3 插穗处理
插穗基部可用ABT生根粉溶液或500 mg/Lα-荼乙酸溶液速蘸3 s~5 s,促使愈合生根。
4.5 扦插
4.5.1 扦插时间
5~8月份采用嫩枝扦插。10月至次年3月份采用硬枝扦插。
4.5.2 扦插方法
扦插株行距为5 cm×5 cm。扦插深度一般以插穗长度的1/3~1/2为宜,扦插前基质应灌足水。先在苗床上打孔,然后竖直插入插穗,用手将土压实,使基部与土壤密接。如不能及时扦插,应用水浸泡或湿土埋存。
4.6 扦插后管理
4.6.1 水分管理
扦插后浇一次透水,每天定时喷雾保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20 d~30 d左右生根,此后可减少喷水次数。
4.6.2 温度管理
适宜生根温度为25℃,通常温度控制在20℃~30℃。夏秋季节环境温度较高,可通过遮荫、喷水DB13/T××××—— 2005
调整环境温度。冬季温度较低,可采取增加透明覆盖物透光性、减少喷水次数、加盖草苫等措施增温保温。
4.6.3 施肥管理
扦插后,每隔5 d~7 d可用浓度为0.1%~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连喷3次~5次。
4.6.4 炼苗
扦插后14 d~21 d开始生根,插穗形成较完整、丰满的根系后开始炼苗,逐日减少喷水次数,增加通风次数,并由掀窄缝通风到掀宽缝通风,10 d~15 d后逐渐撤除塑料棚膜。再经10 d~15 d后逐渐撤除遮荫网,进行全光炼苗。幼苗继续留床培养20 d以上,即可进行移苗栽植。
4.7 移栽
4.7.1 整地
整地前先施基肥。通常每667m2施有机肥1 500 kg~3 000㎏,耕地深度30㎝,将有机肥与耕作层土壤充分混合,整平,作成宽1.2 m~2.2 m、长度视圃地情况而定的苗床。
4.7.2 幼苗移植
移植多在春季进行。幼苗移植时要用壮苗。注意将苗木分级,分区栽植。栽植时苗正、根展、踩实,严防窝根、露根。定植密度依苗木规格和培育目的而定。
4.8 苗期管理
4.8.1 浇水
移植后要立即浇透水, 3 d~5 d浇第二次水,以后依土壤墒情而定。在生长后期(8月底)为防止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应减少灌溉。
4.8.2 施肥
移植苗木,一般一年2次~3次追施复合肥,,每次每667 m2施6 kg~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