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红叶杨的特点以及红叶杨的栽培与管理

2010/8/24 7:26:50

量25

红叶杨的特点以及红叶杨的栽培与管理


红叶杨的特点


中红杨经多年培育、区试,性状稳定,特异性突出。具有四大特点:


(1)叶色三季四变。6月中旬之前全株叶片为紫红色、有光泽、亮丽、诱人。随着季节的变化叶片由上而下逐渐变为浅红色、暗红色,但叶柄、叶脉和嫩梢始终为紫红色,落叶期叶面变为黄色或桔黄色。顶端始终象美丽的鲜花,色彩鲜艳,观赏价值极高,是彩色树中的珍品。


(2)发芽早,落叶晚。3月下旬展叶(黄淮地区)11月下旬落叶,美化、彩化时间长,且雄性无飞絮。


(3)抗性强、适应性广。抗病虫,对天牛、瘿螨类、叶斑锈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耐旱涝,耐-35℃低温。山西、福建、广东、四川、新疆、内蒙、黑龙江、河南等地均种植成功。


(4)两用树种。不但有极高观赏价值,而且是速生用材树种。树干通直圆满、挺拔,生长迅速,当年扦插苗可达4-5米,地径粗3-4厘米,5-6年即可成材,木质好,实用价值高。


中红杨,是世界唯一的高大乔木彩色速生树种,在道路、城市郊区、园林绿化中,可达到“立地成景”的效果。叶面颜色的多变性,克服了当前彩叶树种的缺陷,可迅速形成大面积、高档次的园林景观。随着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彩色世博会的相继召开和我国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中红杨将成为宠物,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红叶杨的栽培与管理


中华红叶杨又称速生红叶杨、红叶杨、变色杨。中华红叶杨叶面颜色两季三变:初夏,整株叶片均为亮丽的玫瑰红色;6月中旬~9月下旬,顶梢及新发侧枝顶端为鲜艳的紫红色,下部成熟叶则变成红绿色;11月,整株叶片逐渐变成杏黄或金黄色,直至落叶。


中华红叶杨是世界上唯一的彩叶杨树新品种,观赏性和速生丰产性兼备,在园林彩叶树种中生成景观效果速度最快;广泛用作园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适景树种,如与其他黄、绿乔灌木树种配置,更会显示其鲜艳夺目的效果。


扦插育苗


扦插前一星期,将种条分段分级剪切,一般长度为13厘米~15厘米,至少保证3个芽,第一个芽离剪切处1厘米。把根部、中部、梢部分级扦插,以便管理。根部、梢部留30厘米左右使用,或根据种条粗细、芽子饱满情况剪切使用。为使插穗出苗整齐,防止剪切的脱水,扦插前把剪好切好的插穗及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缸内或水池内,先加清水后放插穗,上面盖上木板用石块压实,浸泡一星期。


中华红叶杨上冻前或解冻后都可扦插,特别是土壤解冻后要及时整地,上足底肥,精耕细耙,尽早扦插。早插有利于插穗在地温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生根发芽,使其提前进入萌动生长期。


扦插方法是:株行距通常为25厘米×60厘米,每隔120厘米作畦一个,每亩地约备插穗4450根,扦插过密过稀都不利于苗木生长。插穗扦插时顺畦微斜,第一个芽向上,深度是浇水后插穗以上部分露出,扦插时大水浸灌,使其每个插穗都浇到水。


地膜覆盖是培养大苗壮苗一年出圃的科学措施,比常规育苗生长提前20天左右,增高50厘米~100厘米,增粗0.5厘米以上。盖膜前根据本地区杂草发生种类,用除草剂对土壤表面进行封闭处理。随喷药随盖膜,地膜一般宽100厘米。


由于地膜覆盖,插穗比常规育苗发芽早。要经常检查发芽出苗情况,根据气温高低适时使未出膜的嫩芽出膜,以防嫩芽接触地膜烫芽造成损失。出苗时要及时用出圃苗压膜,保持水分,增加地温。


苗期管理


根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时浇水。一是苗未出土至幼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地表要湿,有充分墒情,不板结;二是当苗木进入速生期,约7月份前后,需水肥量大,要保证供水,大水漫灌,保持地表不干。


苗木1厘米左右时或6月下旬,结合浇水追肥,3次为宜,每亩用优质尿素25公斤,半月一次,第一次离苗8厘米左右,追肥5公斤,打坑浅施;第二、三次距苗15厘米左右追肥各10公斤,打坑深施,均匀施入苗木周围,施肥后浇水,使尿素充分发挥肥效。


树苗高约3.5米~4米时或进入8月下旬,要控水控肥,防止树苗徒长、皮层嫩、木质化程度低,因冬季低温使苗木遭受冻害或只高不粗,形成次苗、残苗。


幼苗出土后要勤检查、多观察,幼苗整齐出土约10厘米左右时,要中耕锄草保墒,注意不要触动幼苗。地膜覆盖田一般在地膜未盖处中耕,幼苗周围围土压草保摘。


由于苗圃扦插过稀或自然原因,苗高约30厘米左右时侧芽会萌动出杈,最好在萌动时拿小刀轻轻将芽从上向下刻掉,不要用手掰,以免损伤嫩叶影响苗木生长。以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时除萌,防止出杈,培育大苗。


病虫害防治


育苗前翻耕苗圃地时,用50%甲基乙柳磷颗粒剂按每亩1.5公斤~2公斤标准拌细土后,一半翻耕前撒圃地,另一半用于耙前垡头地块,育苗后浇水,使药剂有效成分充分扩散到土壤中,以有效杀灭地下各种害虫。


在插苗前,将种根用50%多菌灵和15%甲基托布津按1:1的比例,200倍~250倍混合液浸根1小时~2小时,拿出稍晾后再插,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和黑斑病。


中华红叶杨抗病虫害,一般不发生病虫害或病虫危害很轻。个别地区或苗圃因受立地条件限制和自然环境影响,蚜虫、食叶类虫害很可能发生,因此5月份前后用对硫磷、甲胺磷等农药一次,以后根据当地虫情测报,结合苗圃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


中华红叶杨又称速生红叶杨、红叶杨、变色杨。中华红叶杨叶面颜色两季三变:初夏,整株叶片均为亮丽的玫瑰红色;6月中旬~9月下旬,顶梢及新发侧枝顶端为鲜艳的紫红色,下部成熟叶则变成红绿色;11月,整株叶片逐渐变成杏黄或金黄色,直至落叶。


中华红叶杨是世界上唯一的彩叶杨树新品种,观赏性和速生丰产性兼备,在园林彩叶树种中生成景观效果速度最快;广泛用作园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适景树种,如与其他黄、绿乔灌木树种配置,更会显示其鲜艳夺目的效果。


扦插育苗


扦插前一星期,将种条分段分级剪切,一般长度为13厘米~15厘米,至少保证3个芽,第一个芽离剪切处1厘米。把根部、中部、梢部分级扦插,以便管理。根部、梢部留30厘米左右使用,或根据种条粗细、芽子饱满情况剪切使用。为使插穗出苗整齐,防止剪切的脱水,扦插前把剪好切好的插穗及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缸内或水池内,先加清水后放插穗,上面盖上木板用石块压实,浸泡一星期。


中华红叶杨上冻前或解冻后都可扦插,特别是土壤解冻后要及时整地,上足底肥,精耕细耙,尽早扦插。早插有利于插穗在地温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生根发芽,使其提前进入萌动生长期。


扦插方法是:株行距通常为25厘米×60厘米,每隔120厘米作畦一个,每亩地约备插穗4450根,扦插过密过稀都不利于苗木生长。插穗扦插时顺畦微斜,第一个芽向上,深度是浇水后插穗以上部分露出,扦插时大水浸灌,使其每个插穗都浇到水。


地膜覆盖是培养大苗壮苗一年出圃的科学措施,比常规育苗生长提前20天左右,增高50厘米~100厘米,增粗0.5厘米以上。盖膜前根据本地区杂草发生种类,用除草剂对土壤表面进行封闭处理。随喷药随盖膜,地膜一般宽100厘米。


由于地膜覆盖,插穗比常规育苗发芽早。要经常检查发芽出苗情况,根据气温高低适时使未出膜的嫩芽出膜,以防嫩芽接触地膜烫芽造成损失。出苗时要及时用出圃苗压膜,保持水分,增加地温。


苗期管理


根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时浇水。一是苗未出土至幼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地表要湿,有充分墒情,不板结;二是当苗木进入速生期,约7月份前后,需水肥量大,要保证供水,大水漫灌,保持地表不干。


苗木1厘米左右时或6月下旬,结合浇水追肥,3次为宜,每亩用优质尿素25公斤,半月一次,第一次离苗8厘米左右,追肥5公斤,打坑浅施;第二、三次距苗15厘米左右追肥各10公斤,打坑深施,均匀施入苗木周围,施肥后浇水,使尿素充分发挥肥效。


树苗高约3.5米~4米时或进入8月下旬,要控水控肥,防止树苗徒长、皮层嫩、木质化程度低,因冬季低温使苗木遭受冻害或只高不粗,形成次苗、残苗。


幼苗出土后要勤检查、多观察,幼苗整齐出土约10厘米左右时,要中耕锄草保墒,注意不要触动幼苗。地膜覆盖田一般在地膜未盖处中耕,幼苗周围围土压草保摘。


由于苗圃扦插过稀或自然原因,苗高约30厘米左右时侧芽会萌动出杈,最好在萌动时拿小刀轻轻将芽从上向下刻掉,不要用手掰,以免损伤嫩叶影响苗木生长。以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时除萌,防止出杈,培育大苗。


病虫害防治


育苗前翻耕苗圃地时,用50%甲基乙柳磷颗粒剂按每亩1.5公斤~2公斤标准拌细土后,一半翻耕前撒圃地,另一半用于耙前垡头地块,育苗后浇水,使药剂有效成分充分扩散到土壤中,以有效杀灭地下各种害虫。


在插苗前,将种根用50%多菌灵和15%甲基托布津按1:1的比例,200倍~250倍混合液浸根1小时~2小时,拿出稍晾后再插,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和黑斑病。


中华红叶杨抗病虫害,一般不发生病虫害或病虫危害很轻。个别地区或苗圃因受立地条件限制和自然环境影响,蚜虫、食叶类虫害很可能发生,因此5月份前后用对硫磷、甲胺磷等农药一次,以后根据当地虫情测报,结合苗圃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


文章版权: 华夏园林商情 栽培技术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