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政法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全锋、支恩波、李新利、刘建婷、王金凤、顾新庆、李联地、张鸿景。
杨树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河北省杨树人工造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各种形式的杨树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DB13/T ××××—2005 河北省地方标准杨树苗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杨树
杨树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植物的总称。落叶乔木,喜光,速生,适应性强,木材易加工,为用材林、防护林和绿化的优良树种。杨属在生产应用中分5派,河北有3派(即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及派间杂交种。
3.2
良种
即优良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比较稳定,在产量、品质或形态上符合人类要求的栽培植物群体。
3.3
品种
从杨树群体中或通过人工杂交从后代中选出的优良个体,经过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并按一定育种目标进行无性系测定和无性系区域性试验,评选出最优无性系,经鉴定通过扩大繁殖形成的杨树品种。
3.4
无性系
由单株树木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所有植株,称无性系。同一无性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其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3.5
品系
品种和无性系的统称。
3.6
造林地
亦称宜林地,是人工林生存的外界环境。体现了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因子的综合。
3.7
整地
造林地整地是在造林前清理造林地和翻垦土壤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土壤肥力。
3.8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各种立地条件。
3.9
分殖造林
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主要是枝条、苗干等),直接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4 总则
4.1 为规范杨树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杨树资源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4.2 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优良的杨树品种或无性系,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4.3 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树种、多品系混交造林。
5 林种确定
5.1 防护林
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5.1.1 水源涵养林
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5.1.2 水土保持林
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沟道侵蚀、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5.1.3 防风固沙林
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5.1.4 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受风沙(含干热风)危害的农田、经济林园、苗圃、草牧场应营造防护林,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5.1.5 护路林和护岸林
在铁路公路两旁、河流渠道两侧、湖泊水库周围、海岸,营造护路林和护岸林,亦可与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相结合设置。
5.1.6 海岸防护林
在沿海地区宜林地营造海岸防护林,保护农田、盐场和渔业生产,减少台风等自然灾害,改良土壤,保持水土。
5.1.7 城市和村庄周围绿化
在城市和村庄周围营造防护、绿化林,美化环境。
5.2 用材林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用材林。
5.2.1 一般用材林
无明确培养目标的用材林,包括防护用材兼用林、四旁绿化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沟谷杨树用材林。
5.2.2 专用用材林
根据培养目的实行定向培育,提供人造板、纸浆、矿柱、家具和建筑等用材的集约经营用材林(即速生丰产用材林)。
5.2.2.1 胶合板材用材林
专门用来培育胶合板材的用材林。
5.2.2.2 纸浆材用材林
专门用来培育纸浆材的用材林。
5.2.2.3 纤维材用材林
专门用来培育纤维材的用材林。
6 品种选择
6.1 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