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的两种溃疡病

2008/6/28 13:11:36

杨树两种溃疡病(即真菌性溃疡病与细菌性溃疡病)为杨树的常见病害,尤以春季植树期发病严重。近几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杨树热”的不断升温,各类品种层出不穷,栽植面积急剧膨胀,部分单位盲目引进一些抗病性较差或不抗病的品种,加之气候异常,致使该病暴发流行,发病率达到20%~30%,病重的园区甚至达50%以上。为此,笔者从2001年起,对杨树两种溃疡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现简介如下。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
症状特点
该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病斑有两种类型,①水疱型:此为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 .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②枯斑型: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在春季出现的病斑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孢子器常在下一年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发病株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干表面积的比例也大。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越冬病斑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和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翌年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10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达10℃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2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1个月。从发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3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一经移植,水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春季发病高峰是前年秋季侵染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缘故。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林上的新病斑也是头年在苗圃感染所致。所以,苗木带菌数量与新林地幼树的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也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溃疡病特别普遍而严重的主要原因。起苗时大量伤根和造林时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杨树的不同种类及品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多易感病。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品系绝大多数也是较易感病的。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病的杨树。在抗病的派别中,有的品系是感病的,如毛白杨是较抗病的树种,其中有些品系(三倍体毛白杨)却十分感病。在感病类型中也有抗病品系。同时,树种的感病性与其所在环境条件关系也非常密切。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派系或品种;不从病区或发病园圃调运苗木。
2.适地适树。植树前,应根据栽植地发生溃疡病可能性的大小选择树种。干旱、瘠薄的土壤地段属病害高发区,忌用感病树种造林,并做好各种防治准备。
3.清除苗圃周围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4.加强苗木管理。起苗、栽植时注意保护根系;减少苗木运输时间,以减少苗木失水量;在有条件的地方,苗木起出后,立即浸入水中24小时,以利于树皮含水量的保持;栽前对根部喷以2,4-D之类的促生剂,有利于新根系的生长,增加吸水力,减少病害;栽后应随即灌水。
5.沙地造林时,如能在幼树根部覆盖1m×1m的塑料薄膜,非常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提高地温,加速新根的生长,从而提高树皮的含水量。土壤中加入吸水剂之类等有益于保持土壤水分的各种措施,对干旱条件下的幼树都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6.在华北部分地区,秋季造林有利于杨树根系的恢复和春季早发根,具有减轻病害的效果。
7.药剂防治:(1)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洒一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2)苗木定植前(或已定植,但需在发病高峰以前,即4月初),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喷洒或涂干。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症状特点
该病在杨树育苗地发病重,有时甚至100%发病,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典型的症状为发病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手压即有液体流出,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液体,内有大量细菌。最后病部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病害严重时,水泡密集,可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
发病原因
该病病原菌是一种细菌,它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伤口侵入危害,潜育期1~2个月。4月开始发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潮,5~6月为发病盛期,7~8月发病缓慢,9月再次盛发常发生在移栽的大苗和弱树上。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加强发病区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已有细菌性溃疡病症状的苗木要进行处理,禁止用于造林。具体可利用专化抗血清检测技术,对出圃造林苗木进行检测。
2.强化营林措施,建立具有自控能力的生态林:从营林措施入手,优化林分结构,控制溃疡病暴发。具体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或栽植抗性强树种,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抗病强的树种有银中杨、美黑3号?美黑欧洲黑杨?、黑小2号?欧洲黑杨小叶杨?、大青杨等。建立和发展生态型林业,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对于已无经营价值的病死株和重病株.要及时伐除,减少侵染来源,有计划地在重灾区更换抗病树种。
3.加强苗期管理:在苗木扦插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冻害和干旱,提高地温,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减轻杨树细菌溃疡病的侵染。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
4.育苗期间利用抗病诱导剂提高苗木抗病性。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毫克/千克?树木抗病诱导剂中浸泡24小时。通过诱导剂处理插穗,使处理后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液消毒。
5.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另外,东北林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抗树木冻害的树木保护剂,可在树干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林木冻害发生减轻,减少病菌的侵入,达到防病的目的。方法是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 毫克/千克)+树木防冻保护剂(11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和增加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