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山茶花的品种形成
现有的140多个云南山茶花品种,不论在树型、叶型、花型及花色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从园艺学角度看,可视为一个种的许多不同品种,它们的演化形成,可有以下几个途径。
1.1 引种驯化原始野生种
在云南西部腾冲县境内有大片上百年的野生红花油茶林,其中有许多半重瓣到重瓣的自然杂交种,经繁殖成为新品种。如大金穗、飞霞、云华茶等。而通过选择和长期培育,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使它们逐渐产生变异。在此基础上进行繁殖,也可形成新品种,现有的一些传统品种如狮子头、早桃红、蒲门茶等,就可能这样演化来的。
1.2 播种
茶花是两性花,经过自然杂交后,种子后代性状分离较大,无论是花瓣的形态、数量还是颜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大量播种自然杂交种子,从中选择具有特殊变异的植株进行培育,可以育成新品种。现有的品种如大银红、早牡丹、大理蝶翅等就是这样选育出来的。
1.3 基因突变
自然突变是茶花芽变选种的遗传基础,即把发生了突变的枝条进行嫁接,经过观察,如突变性状能遗传给无性后代,则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如狮子头的芽变产生了大玛瑙,紫袍的芽变产生了玛瑙紫袍等。
1.4 有目的的进行的远缘杂交培育新品种
这项工作于80年代开始,利用一些有香味、花黄色或夏、秋开花的茶属植物与云南山茶花进行杂交,以获得不同花色、不同花期或具有芳香味的新品种。
2 云南山茶花园艺品种在花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培育云南山茶花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它们美丽鲜艳而硕大的花朵。因此,在山茶花的园艺品种中,花型、花色的大小就成了首先考虑的因素。原始野生茶花一般较小,具萼片5~6片,雄蕊多数,雌蕊1枚。由3~5个心皮合成,花柱3~5个,基部联合,能结实。但人工选育的品种,在花的结构和形态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萼片的瓣化
多数萼片的上半部分或全部发生瓣化现象,变成花瓣状,具有花瓣的颜色或残留萼片多毛的痕迹。
2.2 雌蕊瓣化或退化
有的品种雌蕊从花柱基部分离成扁平的2~3条,逐渐变宽成花瓣状,并具有花瓣的颜色,中间仍保留雌蕊黄绿色痕迹,而直立于花心,如麻叶桃红、玉带紫袍等,有的雌蕊则退化成扁平状,如菊瓣、松子鳞。
2.3 雄蕊瓣化
在半重瓣和重瓣花中,雄蕊不同程度的发生瓣化现象,变成花瓣,依品种的不同,瓣化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全部变成花瓣,如菊瓣;有的则残留少数退化的雄蕊;有的还残留雄蕊的痕迹,形成狭长的小花瓣,如紫袍;有的变成宽大扭曲的大花瓣,如蝶翅类品种。
2.4 花瓣的自然增加
有的云南山茶花品种,在内轮花瓣中,存在二、三片花瓣基部连合的花瓣束,而其中的小花瓣则是自然形成的。
云南山茶花以上变化使花瓣增加,形成半重瓣、重瓣花,又因瓣化途径不同,花瓣排列方式各异而形成了各类花型,也为我们进行品种分类提供了依据。
3 云南山茶花的花型分类
云南山茶花品种,一般按花瓣颜色、花期早晚、花型不同来分类。其中,以花型不同分类的方法较为系统和精确。
花型分类方法是以花瓣数量、花瓣形状、花瓣排列及雌雄蕊发育情况为依据,具体方案如下。
3.1 单瓣组
花瓣5~7片,花瓣排列1~2轮;雌雄蕊发育良好,雄蕊基部连合成筒状。
3.1.1 喇叭型:花瓣平整,瓣片较短,花开时形若喇叭状,如二乔、粉玉、红碗茶。
3.1.2 玉兰形:花瓣长而直立,瓣基连合成筒状,开放时像玉兰花,如俏玉兰。
3.2 半重瓣组
花瓣8~30片,3~5轮排列,雌雄蕊多数发育良好,雄蕊基部连合成筒状或分束夹于曲折花瓣中。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