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支撑
“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杨朔的代表作《茶花赋》,让许多没见过茶花的人对这娇艳之花充满无限向往,特别要亲眼目睹“童子面”的风采。花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
茶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茶花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汤大银介绍说,目前我国有18个城市(包括台湾新竹)将茶花定为市花,茶花为扮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茶花盛开的时节,各地茶花展接连举办。茶花展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展示茶花新品、名种,更是把普及茶花培育知识、提高群众鉴赏能力结合起来。茶花传统地区浙江杭州、温州等城市每年都举办茶花展,茶花新兴地区如广东佛山,云南保山、楚雄等地都先后举办过茶花展、茶花文化节。浙江金华连续举办了16届茶花展,内容更是精彩纷呈。
汤大银说,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加强对茶花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过弘扬茶花文化,引导茶花消费,繁荣茶花市场,促进茶花生产,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品种、新技术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我国是茶花的原产地,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物种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2007年我们登录的茶花新品种为29个,都是以自然变异的方式获得的新品种。而在美国每年都有100多个茶花新品种问世,多是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获得的。在茶花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方面,我们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近几年来,中国花协茶花分会非常重视茶花育种工作。2006年3月,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召开了分会育种小组成立大会,来自浙江、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戴维斯发来了贺信。分会育种小组在茶花育种学术交流、发表育种论文和科研成果、推荐新品种登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培育出了许多茶花新品种。
汤大银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茶花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一批茶花基因库的建立为茶花品种的优化和新品种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山茶种质资源库,现保存有茶花物种204个。另外,为迎接2012年国际茶花协会楚雄大会的召开,楚雄彝海国际茶花文化园、紫溪山云南山茶物种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汤大银谈到,茶花的栽培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茶花栽培基质的轻质化和无土化、茶花的矮化处理、树冠造型、盆景艺术化既是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目前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攻关的领域。
国际交流合作是产业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中国茶花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在国际茶花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6年,国际茶花协会分给中国两名理事名额。中国花协茶花分会在研究并征求部分会员意见后,对理事选举采取“直接投票,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当选”的方式。经各会员书面投票,产生了两名理事,中国花协茶花分会秘书长、国际茶花协会中国区域联络员汤大银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花协茶花分会副会长管开云当选。2007年以来,国际茶花协会在中国发展会员63名。汤大银说,这为中国茶花界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自1999年中国花协茶花分会率团参加日本国际茶花会议以来,我国茶花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每届国际茶花会议,中国代表团都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国际茶花协会中国区会员从数十人发展到263人,是国际茶花协会会员人数最多的国家。
近日,第十九届国际茶花大会在英国康沃尔郡举行,金华、大理、楚雄、南京等地都派团参加,国际茶花界又掀起中国风。
政府扶持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汤大银说,发展茶花产业,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比如统一规划茶花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成立专业的茶花生产合作社,推动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浙江金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花产地。“要买茶花就来金华”,金华茶花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离不开金华市政府对茶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是茶花的主产地和集散地。该乡有16个行政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茶花,全乡茶花的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而近3年来,竹马乡用于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就达到800多万元。
随着城市绿化对茶花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茶花产业日渐升温。目前,除浙江、江苏、四川、云南等传统产区外,又涌现出了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茶花新产区。
总体而言,我国茶花业经过近30年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消费稳步增长,特别是近两年来茶花价格坚挺、销售火爆,市场前景看好。汤大银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茶花产业整体上依然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茶花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