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名:Acer& & palmatum& var.atropurpureum
科& & & & 属:槭树科、槭树属
原产地及分布:原产日本。我国可在北至新疆中部、内蒙和辽宁南部,南至湖南、江西、四川中部区域内生长。&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笔直,高4-8米,冠幅4-5米。叶5-7裂,春、夏、秋三季叶片均为鲜红,尤其春秋,夏季为棕红,冬季叶片落尽。开花期早在一月末,大多数在三月末四月初开花,黄绿色,雌雄异株。伞状花序,先花树种。& 果实为翼果,分裂果,1.9厘米长,浅棕色,结果期是九月到十月,秋季成熟。叶片光滑,叶深绿色,秋季变成明黄色,色彩持续时间长。树皮灰色到棕色,表面有细长的条纹,质地粗糙。根系较浅,但伸展性良好。
生态习性: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在粘土、肥沃、沙质土壤中能生长,在酸性及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PH值可以由酸性到中性;碱性土壤(PH在7.5以上)会造成“叶退绿”和树苗生长脆弱的现象。耐旱,抗污染,喜光,幼苗耐荫性良好。在干燥地区种植,要注意深浇水。
园林应用:植于草坪、土丘、溪边、池畔,或于墙隅、亭廊、山石间点缀,均十分得体,若以常绿树或白粉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