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筋草坪斜纹夜蛾防治

2011/7/5 13:25:32

马蹄筋草坪斜纹夜蛾学名Prodeni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莲纹夜蛾,俗称夜盗虫、乌头虫等。马蹄筋草坪常见害虫。世界性分布。分布于我国10多个省市。斜纹夜蛾食性很杂,可危害99科290多种植物,是草坪、花卉及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发生特点与危害特征斜纹夜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可发生5代。但近几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冬季11~12月份。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
  卵扁平的半球状,初产黄白色,后变为暗灰色,块状粘合在一起,上覆黄褐色绒毛。
  幼虫体长33-50毫米,头部黑褐色,胸部多变,从土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生小白点,冬节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对。
  蛹长15-20毫米,圆筒形,红褐色,尾部有一对短刺。
生活习性:
斜纹夜蛾年发生4代(华北)~9代(广东),在长江中下游区一年发生五代。是一种喜温性害虫。斜纹夜蛾发育适温为29~30℃,一般高温年份和季节有利其发育、繁殖,低温则易引致虫蛹大量死亡。卵的孵化适温是24℃左右,幼虫在气温25℃时,历经14-20天,化蛹的适合土壤湿度是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蛹期为11-18天。

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广州地区无真正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该虫冬季易被冻死,越冬问题尚未定论,推测当地虫源可能从南方迁飞过去。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则多在8~9月大发生。
成虫:
成虫夜出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酒等发酵物尤为敏感。
卵:
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以茂密、浓绿的作物产卵较多,堆产,卵块常覆有鳞毛而易被发现。
幼虫:
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在卵块附近取食。2龄以后则开始分散,低龄危害过的马蹄筋叶片成窗纱状,3~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马蹄筋叶片。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幼虫期12~27天,幼虫老熟后进入表土或杂草丛中化蛹。
蛹:
蛹期9~13天。
马蹄筋斜纹夜蛾食性虽杂,但食料情况,包括不同的寄主,甚至同一寄主不同发育阶段或器官,以及食料的丰缺,对其生育繁殖都有明显的影响。
天敌:
有寄生幼虫的小茧蜂和多角体病毒等。
防治方法: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3.对1-2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与马硫磷乳油800-1000倍混合液或50%敌敌畏乳油与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混合液,3龄以上幼虫喷洒50%敌敌畏与50%甲胺磷1000倍混合液,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