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是地面覆盖植物的统称。园林地被植物较植物学上所指的地被植物含义更广泛,除了覆盖在裸露地面上的附地植物(苔藓)外,主要包括一些成片种植的、茎叶密集低矮的草本植物以及少量灌木和蔓生植物。园林中的地被植物大多是人工种植的,也有自生能力较强的野生植物。在园林绿化部门,将草坪植物和其他地被植物区分开来,这是因为草坪植物在养护上自成体系,但性质上它仍应是地被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被植物是花卉植物在园林中大面积应用的有效途径,具有改善环境、增加层次、形成完美立体景观等功能。
9.1.1地被植物的类型
大力发展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方向之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空旷地被地被植物的应用面尚可大大拓宽。按目前应用范围 【
指在阳光充足的宽阔场地上栽培的地被植物,一般可迭观花类的植物。如美女樱、常夏石竹、福禄考等。
2)林缘、疏林地被
指树坛边缘或稀疏树丛下栽培的地被植物,可选择适宜在这种半荫蔽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如诸葛菜、石蒜、细叶麦冬、蛇莓等。
3)林下地被
指在乔、灌木层基部、郁闭度很紧密的林下栽培的阴性植物。如玉簪、虎耳草、白芨等。
4)坡地地被
指在土坡、河岸边种植的地被植物,主要起防止冲刷、保持水土的作用,应选择抗性强、根系发达、蔓延迅速的种类。如小冠花、苔草、莎草等。
5)岩石地被
指覆盖于山石缝间的地被植物,是一种大面积的岩石园式地被。如常春藤、爬山虎等可覆盖于岩石上;石莒蒲、野菊花等可敖植于山石之间。若阳光充足,可选择色彩鲜艳的低矮宿根花卉,景观异常美丽,国外称其为高山地被。
9.1.2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习性也不同。城市园林绿化中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选择要求:
1)生长期长
地被植物要尽量采用多年生、绿叶期较长的常绿植物,在绿叶期外,植丛也能覆盖地表面,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高矮适度、耐修剪
地被植物一般为30cm以下,最高不超过70cm,矮灌木类应选择耐修剪或生长慢的,以便于控制高度。
3)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地被植物多为露地栽植,管理粗放,因此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种类,如抗寒、抗旱、抗病虫、抗瘠薄、抗环境污染、耐湿、耐盐碱、耐践踏等。可以节约管理费用,要注意从乡土植物中选择应用,效果较好。
4)生长迅速、容易繁殖、管理粗放
地被植物与花卉不一样,要求繁殖的方法简便,如播种、分株、扦插等都易成活。苗期生长迅速,成苗期管理粗放。一次播砘或栽植后能多年自行繁衍,如灌木、宿根和球根植物、自播能力较强的草花等,可以自成群落,常年只需稍加养护即可。
5)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园林地被应具有美化园林的特色,应在花、果、叶等方面具有观赏价值相互协调。如能兼有药用、食用或其他经济用途则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