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花木

2014/3/6 12:26:43

鄢陵树木品种计有40多科118种同,可分为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各和观赏树种三类。 用材树种主要有榆、柳、泡桐、杨、楝、椿、槐、松、柏等。 榆鄢陵栽植历史悠久,为本县乡土树种,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多植于村庄四周和庭院,以家榆(普通白榆)为主。20纪50年代,榆树种植居各树种之首。至1976年,全县仍有榆树451万株,占全县树木总数的23.3%。品种有白榆、垂枝榆、钻天榆、龙爪榆、细皮榆、榔榆、苦榆、大叶榆、小叶榆等。70年代后期,榆树生长缓慢,加上虫害严重,种植量大减。 柳鄢陵栽植历史悠久。品种有时 旱柳、馒头柳、龙爪柳、垂柳、杞柳等。全县各地均有种植,多栽于河堤、村旁、坑边、洼地。1986年,有各种柳树68万棵,占全县树木总数的3%。 泡桐 为本县乡土树种,自古有栽植,县北、中部多见。泡桐生长迅速,木质好,使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可供出口换汇,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较快。1980年,种植扩展到县南部。1986年,泡桐植株已达580万株,占全县树木总株数的34%,跃居各树种之首。品种主要有白花桐、兰考桐、毛泡桐和楸叶桐。1983年,引进“豫杂”和“豫林一号”泡桐种根,1986年,全县大量种植。、 鄢陵栽培历史悠久,遍部全县各地,多植于水边路旁。旧时多为毛白扬,现仍有数百年的老树。20世纪60年代,经良种选优,其品种尚有箭杆毛白扬、截叶毛白扬、河南毛白扬、圆叶毛白扬、青扬、小叶扬等,另有少量的银白扬和新疆扬。“四旁”和林网广为栽植。1957年始引进箭杆杨。1962年,引种加拿大成功,一度成为本县主要树种之一。从1975年起,加拿大不再发展。1963年,引入大官杨,广植于县南部,70年代末,停止发展。1970年,引种北京扬,后因其生长不良,没有发展,现存少量单株。1976年,又能调进大批沙兰杨树苗,全县广泛种植,现数量仅次于毛白扬。1980年,引进意大利杨,因该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种植成活率低,现只有县南河岸、洼地有少量栽植。 鄢陵自古即有楝树生长,为本县乡土树种,多植于四旁、庭院,主要分布于县南、中部。楝树材质好,用途广,生长迅速,又耐盐碱,深爱人们喜爱。旧时品种有苦楝。1980年,引进川楝,长势良好。之后几年,连续调入种籽育苗。全县除零星栽植外,县南部已栽有片林和林网。 槐有国槐、洋槐2种。国槐为鄢陵古老树种之一,又名黄槐、本槐,旧时遍布全县各地,亦有少数上百年老槐生存至今。国槐材质良好,因其生长较慢,故种植量较少,多作城镇绿化,苗木外销。1984年,因外地购国槐者增多,复始大量培育。品种有黑槐、白槐、豹头槐。洋槐又名刺槐,民国初年引入鄢陵,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以沙、碱、荒地栽植最多,“四旁”隙地亦不少量栽种,其材质好、生长快,农民多喜爱种植。 椿为本县古老树种之一,因其生长迅速,人们喜之,称其为“树中之王” 旧时栽植较多,分布于全县各地,品种有臭椿。1980年,始引进发枝力强、长势旺盛的多头椿,全县各乡多有栽种。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多在家宅、庭院栽种。因生长慢,全县各地栽种稀少。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历代农家都在村边、庭院栽植。1968年以后,养蚕业日废,桑树种植逐年减少。今桑树数量甚微。 1971年引种,今存近千株。 本县多栽于园圃内、陵墓旁,作观赏和木材用。民国时期,尚有不少数百年古松,因生长缓慢,栽植数量较少,虽有大量育苗,多作观赏苗木销售外地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多栽于寺庙、坟园内。柏梁乡甘罗村有千年古柏。 此外有香椿、梧桐、法桐、檀等树种。种植量较少,不详载。 经济树种果树为主,品种有桃、杏、李、樱桃、枣、柿、苹果、核桃、花椒等。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明代己盛名开封。品种有秋桃、毛桃、寿星桃、白桃、水蜜桃、黄桃、伏桃、五月鲜、六月鲜、肥城桃和二节桃等,近年引进的品种有旱白花、冬桃、雪桃、雨花露等。1965年以前,桃树在县中、北部广泛分布,1966年锐减,1978年后,张桥乡一带复有大面积种植,1986年3月,县林业局与许昌林科所合作,在马栏乡杨庄栽植了新品种,建立实验园,引进的新品种有“白花”、“雪桃”、“春雷”等20余个。1986年,全县有桃树37.8万棵,种植面积1.4万亩。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品种有水白杏,鸡蛋杏,羊眼杏,甜仁杏、梅杏、麦黄杏、关爷脸杏、大红杏、观音杏、麻子脸杏。1965年前较多,广泛分布于农村庭院、宅旁。1966年后锐减。1986年,又引进“仰韶”杏和“贵妃”杏。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岳寨、陈寨一带种植极盛。近期发展较少。品种有玉后李、红李,现仍有少量种植。 樱桃 本县栽植历史较长,多在庭院、村旁种植。民国及其以前,白樱桃享有盛名。20世纪60年代数量逐减。1986年,全县有樱桃树2149棵。 苹果 本县始种年不详。建国前,县内己栽植苹果树。1968年至1975年,苹果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有金帅、红星、青香蕉、国光、倭锦、鸡冠、柳玉、红玉、红香蕉、祝光、大旭、黄魁、秦冠、富士、陆奥等。1986年2月,从山东招远县引进新品种“红富士”苗木12万棵,分别栽于马坊、望田、南坞等乡。1986年,全县有苹果树38.4万棵,种植面积1.76万亩。 本县北宋己有种植。1965年前种植较多,遍布县中、北部,多栽于岗地、村边、庭院。1966年锐减。品种有鸭梨、雪花梨、茉河梨、砀山梨、三季梨、香蕉梨、白梨等。现仍有少量栽植。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遍布全县各地。据旧志记载,明代己有合抱粗的大枣树。建国初,古树屡见不鲜。1966年后锐减。品种有石磙枣、鸡蛋枣、磨盘枣、大灵枣、小灵枣、小蜜枣、牛奶枣、七月灵、九月青、灰枣、晋枣、金丝枣和马牙枣等。现全县广泛种植。1986年,全县有枣树4.5万棵。 本县栽植历史悠久,遍及县中、北、西部,多栽于村庄周围、村头、土岗、坟地、田边、沟边。60年代尚有数百年古柿。70年代中期锐减。品种有盘柿、普通柿、灰柿、水柿、水葫芦柿、扁柿、冬柿和四瓣柿。1986年,全县有柿3.21万棵,种植面积0.21万亩。 葡萄本县栽植历史悠久。1970年以后,栽植面积逐渐减少。1984年以后,又有新的发展,并引进生食和酿造新品种。1985年冬,从许昌林科所引进日本世峰葡萄2500棵,栽植于杨庄等地。1986年底,全县种植葡萄859亩。 石榴本县栽植历史悠久,旧时民间多在院内屋前栽种。百年老树今仍可见。1986年,全县有石榴树2.38万棵。 花红本县于建国前后一段时间曾广泛栽种,之后逐年减少。1986年,全县仅277棵。 核桃本县始种年代无考。建国前,老庄村亦有大树路林。1964年,引进新疆核桃种200斤,育苗栽培成片林、路林、河道林。今种植稀少。 槟子本县少量栽植,近年濒于绝种。 1986年,全县栽种各类果木林106.6万株。 杜仲系材、药兼用树种。70年代引种入鄢陵,数量稀少,零星分布。 油桐1958年引种,现存数量极少。 乌桕1958年引种,生长良好,之后未发展。现存个别单株。 花椒本县栽种历史悠久,遍布全县,庭院、菜园、果园多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