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大苗低海拔移植与养护技术

2017/8/17 21:17:09

珙桐又名鸽子树、水梨子树等,是第四纪冰川后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熊猫”之称,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世界公认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大多生长在海拔1200~250Om的山地。上世纪8O年代以来,国内多地区开展了珙桐向低海拔地区引种培育的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功,所引种珙桐已开花结果,且长势良好。现将珙桐大苗低海拔移植与养护技术介绍如下:

移植地的选择

珙桐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凉、湿润、多雨、多雾的环境,因此宜植于林缘、池畔、林木之间,湿度较大的地方。

珙桐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山地黄壤、黄棕壤、沙质壤土均能生长。在腐殖质层厚、湿润疏松、团粒结构和肥力较高,PH值5.5~6.5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

珙桐幼树(指1~10年生)较耐庇荫,造林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有适当蔽荫的环境下栽种。山地宜在东北坡或山谷两侧中下部比较湿润的地块种植。在移植地,不必全垦整地,保留灌木和草类,按株行距挖窝种植,待苗木成活长大后再分次清除杂灌。

移植时间及起苗

珙桐是落叶乔术,苗木移植应在落叶后或翌年芽苞萌动前进行,但以11月至次年3月为最佳移植时间。

珙桐是浅根性树种,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发达、须根多。1~2生的幼苗移植可不必带土球,裸根打泥浆栽植,在起苗时要尽量保护好根系和顶芽,对过长的侧根、侧枝可适当进行短截、疏枝修剪。为保证成活率,对3年生以上的珙桐大苗要带土球移植,一般土球的直径约为根径的6~10倍,土球的高度约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起苗前应先铲去土球表面的浮土3-5cm,减少土球的负重,土球用草绳包扎好,以免搬运破裂。长途运输调苗,要注意保湿,土球最好用塑料薄膜包扎,主干用草绳包扎防护,以免干皮遭受损伤。

栽培技术

珙桐造林选用2~3年生苗木种植,株行距2m×2m,也可与其它林木混种,树窝60cm见方即可。庭园栽植可用高3m以上的5-6年的苗木,树窝大小根据土球所带大小决定,挖时一定要穴大底平,一般树窝比土球大20%~30%最佳。苗木最好能够随挖随栽,栽时土球不能过深,略高于地面5~10cm,填土时要填实,栽好后要浇足定根水,封土保湿。大树栽植,用三角木桩固定,防止风动。栽后加强管护,并用500~800倍托布津喷洒叶面或枝干,防治病虫危害。缓根期间,遇高温时,可在苗木上方搭建遮阳网调节光照,在地上铺上适量稻草,以保持湿度。

养护管理

珙桐栽培初期成活与否,水份管理是关键。夏季高温叶片出现萎蔫,及时浇水补充水份,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内加强抚育管理、除草、适当追肥促进生长。对萌蘖过多的枝条应除去,并注意控制侧枝生长。珙桐属高山树种,冬天的低温对珙桐的生存影响不大,只是在夏天,因经受不住38℃以上的高温和日晒,而导致叶片过早枯黄脱落,在山地上栽植的珙桐,正常年份长势较好,遇特殊干旱的年份,树干上部会因缺水枯死。所以在管护中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补充水份。孤植的珙桐,日照过强时,可用遮阳网适当遮荫。

为促进生长和开花,冬季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春季萌芽前,可施芽前肥,根据植株大小,每株施复合肥0.2~0.4kg以保证苗木健壮生长。

?

相关链接

(1)珙桐对温度的要求并不严格,在北亚热带向嗳温带过渡的气候条件下均能适应。

(2)珙桐对湿度要求高,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干旱地带生长不良。

(3)低海拔移植珙桐,最关键是苗木过夏。

(4)珙桐要适地种植,大面积造林不易实现,但是利用做园林绿化时是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