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丛枝病防治

2017/8/17 21:17:18

分布及危害

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区)。在浙江临海、广东南部及海南染病率90%以上,死亡率30%以上。?
症状

病树顶芽枯死,腋芽增生,节间缩短,形成丛顶。叶黄化,有斑驳,皱缩变形。叶脉略肿大。主干及侧枝抽出大量短、细不定芽,生命力弱。根部须根明显减少,略变色。病株休眠期延迟一个月。花变叶现象明显。?
病原

在韧皮部的筛管细胞可检视到类菌原体,在木质部导管细胞,广东地区发现有类细菌。类细菌多态形,大小0.16~0.30μm×0.45~0.90μm。在改良的BC-zE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5天出现致密小菌落,14天后菌落直径20~45μm,40天后达66~78μm。菌落白色,半球状凸生于表面,常2~3个聚生,呈革兰氏阴性反应。?
? 发病规律

传病介体昆虫有斑叶蝉(Erythroneure sp.)成虫传病二年生苗,表现症状需半年。若虫传病,发病仅需一个月。

病害每年自3月底开始,4~5月为发病高峰,此时也是叶蝉大量发生期。5月下旬以后,叶蝉逐渐消失,发病也暂告段落。

将类细菌培养物接种幼苗,经90天发病。如用小绿叶蝉(Chlorita flaressens Fab.)传病,45天后表现症状。?
抗病性? 一般川楝(Melia toosendan)比苦楝(M.azedarach)抗病。在严重病区,也有个别抗病单株。?
? 防治措施

用皮层切割将土霉素每株1~2g施入病株,或浸根,或土壤处理,都有疗效。土霉素能使病株细胞内的类菌原体变形,细胞内呈中空,最后细胞溶解。

激动素20~30ppm浸根幼苗有良好效果。浓度过高反影响植株生长。

杀除叶蝉及清除病株是当前可以实行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