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尺蛾的发生与防治

2017/8/21 16:09:47

国槐尺蛾,又名国槐尺蠖,俗称“吊死鬼”。在河南全省均有发生。主要寄主为国槐,幼虫食量大,暴食性强,大发生时,常将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也食刺槐。特别是城镇行道树、绿化带的槐树叶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发展环境。

生物学特性

国槐尺蛾在河南省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在来年4月中旬羽化。第1代幼虫始见于5月中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代化蛹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卵散产于叶片,叶柄和小枝上,以树冠南面最多,产卵活动多在每日的19:00至零时之间,幼虫孵化多在19-21时之间,同一雌蛾所产的卵孵化整齐,孵化率在90%以上。卵最初为绿色,承受着胚胎的发育而渐变为暗红色,杂有灰白色的斑纹,最后变为灰白色,围绕卵壳的周边,可清晰地看到一条黑色的斑纹,卵的中部明显陷。这种卵即可于当日或次日黄昏时孵化。孵化也大多位于卵较平截一端的侧面,孔口不整齐,其大小等于卵较平截一端的全宽。

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或借助胸足和两对腹足的攀附,在树上作弓形的运动;老熟幼虫已完全失吐丝能力,能沿树干向下爬行,或直接自树冠掉落地面,全身紧贴地面蠕动。1龄幼虫的耐饥力,在日平均温度29℃时只有一天。5龄幼虫体背出现紫红色,表示幼虫完全老熟。老熟幼虫大多于白天离树,到土壤中化蛹。化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冠的东南面最多。在有适宜化蛹场所(土质松软)的条件下,离树干最远不超过12m。幼虫入土深度大多在3-6cm,少数可深达12cm。在城市行道树的老熟幼虫多在绿篱下,潜伏土中化蛹。在没有适宜的化蛹场所时,也可以在裸露的地面上化蛹,但蛹的成活率极低。

成虫多于傍晚时羽化,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尾,雌虫大多只交尾一次,个别可进行2次,交尾时间多在夜间,历时0.5-6个小时,一遇惊扰,即迅速分开。成虫的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关,则羽化的成虫,即有35%左右的卵已发育成熟,即使不给任何食物,这些卵也可以顺利产出,以清水、蜂蜜、白糖水喂饲,产卵量和寿命比绝食者增加1.5-3倍。在自然情况下,成虫取食珍珠梅等的花蕾。每一雌虫的产卵量为26-1519粒,平均为420粒。成虫寿命依气温而异,雄虫为2.5-19天,雌虫为2.5-17天。第3代蛹(即越冬蛹)全部进入滞育,即使放在人工的适温下,蛹也不发育,在6℃低温。经54天后,再放在人工适温下,蛹才发育羽化。

防治措施

1、3月之前,在树冠下及其周围疏松土中挖蛹,收效甚好。

2、幼虫为害期,可使用下列农药进行喷雾,即15%杀虫畏乳油500倍液;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及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