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秀”中看冷暖

2020/3/2 16:39:24

有人赞成重塑城市新形象:开放、包容、时尚!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点亮经济’!……
有人质疑太费电(钱)!大街小巷都是灯,乱花纳税人的钱!树上绑灯,影响树的生长!太多了,太亮了,视觉污染影响城市交通!回不了家!没有突出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一个字,俗!……
您有想到这是在点评什么呢?这是在近期风景园林界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话题的行业论坛上,来自西安的某专家学者谈起2019西安灯光秀,列举出的主要社会争议。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灯光秀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流行开来,尤其在重大节日期间,为营造节日氛围,带动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大城市对灯光秀热情不断提升,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灯光秀确确实实可以为城市带来游客,助旅游增收。
2019西安年·最中国,共推出12个主题251项活动,包含多场规模巨大的灯会、灯光秀。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2019年春节假日,西安实现旅游收入144.78亿元,同比增长40.35%,接待游客1652.39万人次,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位居全国前三,其中,旅游收入仅次于成都、重庆;游客数量仅次于成都、广州。
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为何争议声还不断?因为各式各样的灯光秀通常都与举办地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文化紧密相连。光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繁荣、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光污染、安全等问题。如何平衡利弊、评价得失是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9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这说明,城市公共空间要以人为主,满足基本的安全和舒适要求,同时要有包容性,体现社会公平。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多位专家也在呼吁:把城市公共空间还给大众,让大众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人。
从灯光秀的争议中可以折射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政府宏观层面的举措和普通民众对身边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立场、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和需求也有差异。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涉及到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相关企业,处理好公共空间与人的关系,争取到民众的理解至关重要。比如有专家提出建议,城市公共空间应采取共谋共建共管,通过媒体宣传、信息平台等方法听民意、聚民智。还有专家建议,关注百姓需求,从微观层面来展开精细化设计,平衡各个方面的感受。
灯光是明亮的,也是温暖的,灯光秀在亮化城市的同时,也应该是市民心中的暖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