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千年古樟面临生死抉择 移植陷入困境寻高招

2008/4/13 10:02:09

给老樟树锯根枝那天,下着雨。锯断的树根截面上,流出鲜红的香樟树汁,被雨冲刷到地面上,聚成一股股,渗进老樟扎根了900多年的土地。


  叶建忠看着手下的工人们锯断一根又一根树枝,已经难过得不知道避雨:“树汁就好像鲜血流出来一样,我的心里也在滴血,连老天都为老樟树哭了。”


  一年之后,景宁县渤海镇渤海村将沉入水底,那棵经历了900多年风霜的老樟树,正在做最后的徘徊。


  丽水一位离休老干部、园艺家武家余,曾经设想将老樟树做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盆景”(本报曾作详细报道)。但让他担忧的是,以23.8万元拍得这棵树的龙泉绿谷园艺老板叶建忠,希望把树移植到龙泉。


  在这一个月的努力中,叶建忠遇到无数难题,不得不暂时叫停这个浩大的工程。


  一场就像告别仪式的拍卖


  4月8日,景宁县渤海镇渤海村车站。所有居民已在这里上车,去往他们新的家乡。一年之后,一座仅次于新安江水电站的滩坑水电站水库,将在这里建起。库区的水,将淹没这片土地。


  屹立在车站边的那棵900多岁的老樟树,道一声再见,目送着它看着长大的一辈辈渤海人离开。不知从今往后,它是否能够和这些孩子们重逢。


  3月5日,围绕着高27米、胸围达8米的老樟,景宁县招标投标中心的一场拍卖会,举行得就像一次最后的告别仪式。许多渤海的老居民、还有关注这棵老樟的人,都静静地等待老樟最后的归属。


  为了老樟不被伐倒,82岁的武家余老人,也从丽水赶往景宁,希望他的“世界最大盆景”计划,能够被拍走大树的人采用

  他赶到的时候,拍卖会已经结束。5位竞买人轮番出价,以12万元起拍的老樟,最终以23.8万元的价格,被龙泉绿谷园艺的老板叶建忠买走。


  当得知叶建忠并没有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时,武老有一点失落。甚至,还有几丝不满。


  因为叶建忠打算把老樟树移植到龙泉,落户在龙泉塔石乡的花木基地里,沿途差不多100多公里。这个冒险的计划,也许将伤害到老樟。


  老樟搬家并不是易事


  叶建忠带着自己的父亲,还有信得过的几十个熟练工人,进驻已经空荡荡的渤海,开始给老樟搬家。


  为了方便运输,老樟枝繁叶茂的树冠,被修剪一空,几乎只留下一根粗壮的主干。随后,还得进行树根的清理。


  “为了避免伤到根部,就像考古一样,得用人工操作。一锄挖下去,我心里叫了一声,这树真的很神。”叶建忠说,“老樟树长成了沙漏型,我几乎没看到过长得这么完美的树。”


  经历900年的风雨,老樟已经根深蒂固。整个根系扩展开来,有些还盘住了大石块,工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土石,然后用油锯一点一点地把根锯下来。光锯掉北面的部分树根,就花掉了3天时间,断了七八根锯条。被锯掉的树根和树枝断面,进行了防脱水的处理。


  而后,叶建忠找来了吊车,试图把整树吊起,放置在一辆大型平板车上。但老樟实在是太重了。被吊起不久,吊车根本承受不了。叶建忠只能下令停手,而老樟也只能以80度的角度,倾斜着站在那里。


  爱树的老人心疼不已


  躺在床上的武家余辗转难眠。


  “年轻人做事,毕竟还欠考虑。”武老几次来到工地,关注老樟迁移的进程。


  让他担心的有三件事情。一是老樟搬家,以后是否会水土不服还是未知数;二是以大树的宽度,从景宁到龙泉,途经两县一市,能否通过现有的公路,运输保障是大问题;最重要的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宽度适宜运输,叶建忠现在锯掉了四分之一的北面树根,几乎快切到了树干。“这就像人的手一样,手指断了还能重植,切到了手掌,就危险了。”


  目睹老樟的现状,回想当初的拍卖,武老心里怎么想都不是个滋味。“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像这棵老樟属于一级古树名木,如果要动这棵树,都需要经过省一级的主管部门审核。这棵老樟的拍卖,是不是符合程序呢?”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爱树的老人,武老更有自己的看法:“在如此巨大的库区内,一些祠堂、古墓,处于保护的目的,都迁到了水线以上的山头,为什么同样见证了悠久历史的树,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呢?”


  记者在丽水市林业局看到了这棵老樟的“准死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省林业厅早在2005年就同意景宁县,按实际工程和移民搬迁进度,采伐一批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名木古树,而这棵老樟正名列其中。


  事实上,景宁县林业局在此之前,已多次派人进行了实地考察。但是,纵然是再资深的专家,对于这样一棵大树的移植,谁心里都没有底。


  整个移植工程,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并且移植成功后的保护工作,也相当繁琐。


  继续修剪实在“残酷”


  本来,叶建忠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他曾经在松阳县,拍下一片因高速公路修建而要被采伐的香樟,全部裁剪后运回龙泉。那时正值酷暑,但40多棵香樟最后全部成活。


  但这一次,叶建忠不敢再继续了。


  4月9日,叶建忠找来吊车老板,一起到现场查看。看着已经被修剪过的老樟,吊车老板心疼地告诉叶建忠:“这单生意我也不忍心做,我劝你还是别再挖了。”


  当天下午,叶建忠就让工人们停工。锯去了一侧树根的大树,像一个失去了一条腿的老者,倾斜着身子,面对蓄水前渤海的满目荒凉。


  “即使一切顺利,把老樟从景宁运到龙泉,我估计成活率也只能是40%左右。而现在经过前段时间的处理,我感觉不妙,如果出了什么差错,老樟很可能会保不住。”叶建忠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多停一天,多付工人工资都不是问题,但离了土的老樟耽误不起,这对它太残酷了。”


  “现在,修剪后的老樟,仍然有13米高,北面的根还留着一点,南面的根已经不敢再动了。整个根系延展开来,最宽处达到13米,最窄处也有9米,我也希望尽可能将树枝和根基留大。但是,受沿途道路桥洞的限制,只能将树体控制在3.6米高、6米宽的范围内。”叶建忠为难地说。


  征集好办法


  为此,叶建忠找到武老,以及许多关注这棵老樟命运的朋友,研究保全老樟的方案,然而,一个个方案,细细解读起来,都充满了未知数。


  最简单也是成活率最高的办法,是干脆停工,或者将树上移到库区水线以上,或者暂时先拉到库区溪口外,重新覆土重栽。但是,这个办法对于叶建忠来说,绝对是一个“鸵鸟办法”——叶建忠并不避讳自己作为一个商人的想法:即使现在不迁移,老樟将来也要迁移,实际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最“莽撞”的想法是,继续修剪老樟,直到符合运输标准后,拉回龙泉。也有人提出,能不能把根拧弯盘起来,缩小体积后方便运输。但叶建忠如今已经否定了强行运输的考虑,“这样做,老樟肯定活不了”。


  最坏的打算,就是向“命运”屈服:死去的老樟最终变为一堆木料——作为商人来说,叶建忠或许并不会亏损多少,但作为一个爱树的人,这违背了他的初衷。


  而最大胆的设想,是回到武老“造世界最大盆景”的方案。就是用钢板垫入大树根部下面,形成一个船形,将整棵大树装起来,做成一个能漂浮在水上的大盆景。然后,等水库蓄水,借水力将“船”浮起。“在拍卖之前,我就赶到丽水,专门和武老讨论过这事。”叶建忠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方案动辄数百万的资金,他是万万拿不出来的。


  景宁县林业部门也表示,渤海村老樟树的移植保护,对于特大古树移植的课题,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目前,究竟还有没有更好、更实际的办法,能够让老樟浴“水”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