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罗汉松

2007/9/4 18:08:00


海南罗汉松


拉丁名            Podocarpus annamiensis N. E. Gray
中文名            海南罗汉松
拉丁科名         Podocarpaceae
中文科名         罗汉松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广东(海南岛)
现状    渐危种。海南罗汉松为海南特有种。由于多年来开发利用,目前仅在南部尚未开发的天然林中有少量分布,资源甚少。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16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6米,胸径60厘米;树皮褐灰色或灰白色,鳞状开裂。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在小枝上端排列紧密,厚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微弯,长4一10.5厘米,宽5一10毫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窄成短柄,中脉两面隆起,[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有之条宽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单生或2一3簇生叶腋,长3一5厘米,几无梗,基部具数枚三角形苞片;雌球花单生叶腋;具梗。种子卵圆形,长8一10毫米,直径约6毫米;肉质种托与种子等长或近等长,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
特性   分布区地处热带,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18一20℃,极端最低温可达0℃,年降水量2000一2600毫米,雨量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期。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或山地黄壤。生于山地雨林中,在吊罗山白水岭常见的林木为石斑木,Raphiolepis indica(L。)Lindl.、油丹Alseodtlphne hainanensis Merr.、海南茶梨Anneslea  hainanesis(Kobusk)Hu、黄叶树Xanithophyllum hainanense Hu、硬核Sc1eropyrum waliichinum Arn。、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rnstroemiodeses A.C.Smith等。天然更新良好,母树附近幼苗幼树常见。花期3-4月,种子9一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该种分布区狭窄,资源甚少,对研究海南植物区系和保护物种有一定的意义。材质优良,适作雕刻、文具、乐器等用材。树姿优美,可作庭园观赏树。
保护措施   尖峰岭与吊罗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将海南罗汉松列为保护对象。有关单位应引种栽培。海南林科所树木园己种植3株,生长良好。
栽培要点  当10月种子成熟,肉质种托呈紫红色时,要及时采种。种子寿命短,采种后立即除去假种皮及种托,即行播种,1-3月后发芽,上盖疏荫棚,待苗壮实后可拆除荫棚,移植于容器内培养。当苗高达60厘米以上时即可连容器带土造林。亦可用扦插法繁殖,经3个月发根。

相关信息
  • 海南罗汉松 2007-9-04
  • 海南罗汉松的资料介绍 2011-7-20
  • 海南苏铁 2008-4-23
  • 海南苏铁图片/海南苏铁照片欣赏 2009-6-14
  • 海南梧桐图片 2007-12-06
  • 海南梧桐的介绍 2007-12-06
  • 海南杜英图片 2007-12-05
  • 海南杜英介绍 2007-12-05
  • 海南黄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0
  • 海南五针松的资料介绍 2011-7-20
  • 海南杜鹃的资料介绍 2011-7-19
  • 海南热种乡土树种 2007-12-06
  • 海南粗榧的资料介绍 2011-7-20
  • 海南油杉的资料介绍 2011-7-20
  • 海南杜英和尖叶杜英的区分 2011-7-03
  • 质量规模制约海南鲜切花出口 2008-1-17
  • 大理罗汉松 2009-12-29
  • 野生罗汉松 2007-9-04
  • 小叶罗汉松 2007-9-04
  • 罗汉松品种 2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