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草坪 >> 详情显示

草坪病害概述

2007/12/13 12:08:00

一、草坪病害定义 
环境不适宜或遭有害生物的侵染,草坪草新陈代谢受到干扰或破坏,引起内部生理机能或外部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局部甚至整株死亡,这种现象称草坪病害。 
二、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 
引起草坪病害的各种原因称为病原。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分为两大类: 
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由有害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决定于草坪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a.草坪因素  草坪草对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不同品种适应性有差异,当超过其适应范围时,草坪草就会生病。 
b.环境因素  土壤缺乏草坪草必须的营养或营养元素的供给比例失调;土壤中盐分过多;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光照过强或不足;环境污染产生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又称生理病害。 
2、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引起草坪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线虫等。绝大多数对草坪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寄生能力和致病能力;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传播能力。 
a.细菌  单细胞,宽1微米,靠鞭毛移动,2n分裂繁殖,20~30分钟繁殖1代,如霍乱细菌,条件适宜时24小时,1个细菌可繁殖47×1010个,50℃10分钟可致死,阳光下易死; 
b.真菌  多细胞,直径3~10微米,具有细胞核,有营养体、繁殖体的分化,以孢子(无性,量大、速度快、寿命短)、性孢子(有性、适应性强) 
c.病毒  极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的质粒,在寄主活细胞内生活、繁殖利用寄主活细胞原料(氨基酸、核酸)和加工设备(核、线粒体),以自己为模版进行复制,复合成为同类新的病毒质粒。病毒属性为传染性、过滤性、稳定性强,离开活体,失去传染力,但仍稳定,对肥皂敏感,常作消毒剂。 
d.植原体  目前发现4~5种草坪草病害是由植原体引起的。如狗牙根白化病、结缕草黄矮病、冰草黄化病等。 
e.线虫  国外已报道42种叶瘿线虫和多种根内、根外寄生线虫,造成叶,根以至全株虫瘿和畸形。我国已发现多种草坪线虫病害,危害也很严重。 
类菌质体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类病毒  比病毒更小,仅具有核酸分子而无蛋白质外壳的粒子,繁殖、传染同病毒。 
三、草坪草病害的症状 
草坪草病害发生的过程始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细小的孢子或菌核发芽之后,萌发管生长在植株表面,通过气孔、水孔、皮孔及茎叶修剪的创口、其他伤口或细胞壁产生侵入。真菌可在植株体中形成菌丝体,并释放毒素,使植物细胞中毒,失去完整结构以致最终死亡。此外,伴随真菌的摄养和生长,植物也会因营养物质发生转移而使组织遭到破坏。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的定植,就表明该植物已经被侵染,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病症。 
         病状:变色、斑点、腐烂、萎焉、畸形等本身的反常状态。 
症状 
       病症: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物体特征。 
传播途径:风力、雨水、昆虫动物、人为传播。 
四、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发生应具有寄主植物、病原物和适宜环境三个条件。所以任何增加寄主抗病性、控制病原物和改变环境条件的方法都可有效地防治病害。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分为植物检疫法、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药剂防治法五大类。                                                             
1、消灭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   
土壤、种子、苗木、田间病株、病株残体以及未腐熟的肥料,是绝大多数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主要场所,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消灭初侵染来源,是防治草坪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a.土壤消毒  消灭土壤中存在的病菌和害虫,较简便的有药剂、蒸汽、热水、火烧及电热等法。大多数细菌在50~60℃时死亡。 
药剂消毒法  最常用的是福尔马林消毒,既经济又有效。消毒时,土壤需要干燥。可用喷壶将消毒液浇注于耕松的土壤中,用湿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使药剂充分发挥作用。经2~3日后除去覆盖物,再经10~14天待无气味后,即可进行播种和栽植。 
杀菌剂防病原理  ①化学保护作用(如波尔多液)。②化学治疗作用,改变病原物致病过程(内吸性杀菌剂)。③化学免疫作用,提高抗病力而免于感病。 
蒸汽消毒法  土壤用量不多时,可用大蒸笼蒸熏。蒸汽温度在100℃左右,消毒时间40~60min。 
b.种苗处理  包括种子、幼苗的检疫和消毒。 
种苗检疫  凡由国外或国内外地输入的种子、幼苗,有危害性病害时,绝对不准输入,并按有关规定销毁。 
种苗消毒  种苗消毒有温汤浸法和药剂浸法两种。 
消除病株残体  连年坚持清洁草坪,消除病株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或者采取促进残体分解的措施,都有利减轻病害的发生。 
2、农业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b.合理修剪  有利于通风透光,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可剪除病枝、病梢、病芽、病根、刮治病疤等,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需用喷药或涂药等措施保护伤口不受侵染。 
c.调节播种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因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发病期,并在某一时期最为严重,提早或延迟播种期,可以避开发病期,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 
d.及时除草  杂草是病菌繁殖的场所,一些病毒病菌常以杂草为寄主。 
e.深耕细耙  可将地面或浅土中的病菌或残茬埋入深土层,还可将原在土中的病菌翻至地面,受天敌和光、温、湿度等自然因子的影响死亡。 
f.消灭害虫  病毒及一些病菌是靠昆虫传播的,消灭害虫可防止或减少病害的传播。 
g.及时清除病株  发现病株要及时拔掉,深埋或烧毁。 
h.发病地的处理  温室或草圃发病时,及时将健株与病株隔离。 
i.加强水肥管理  可促进草坪草生长发育,起到抗病、防病作用。 
3、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称生物防治。按其作用可分为拮抗作用、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抗菌素抑菌或杀菌作用等。 
在草坪上可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用内吸性好的灰黄霉素防治多种真菌病。 
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的一个新领域,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及植物一般无毒,对环境污染少、无残毒等优点,因而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是今后草坪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4、物理防治 
a.利用热力处理  主要是用于无性繁殖草坪草的热力消毒,对于草坪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感染的病原菌。一般地说,用50~55℃温水处理10min,即能杀死病原体而不伤害种子。无性繁殖材料也可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温室中短期高温对于治疗某些病毒也是有效的。 
b.利用比重法精选种子 
筛选法  利用筛子、簸箕等,把夹杂在健康种子中的带菌物筛除。 
水选法  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漂除病粒。 
石灰水浸种法  石灰水使水面与空气隔离,种子上的病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种子是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的,处理后能正常萌发。 
5、药剂防治 
首先要喷药保护,防止病菌入侵。在草坪草发病之前喷适量的波尔多液1次,以后每隔2周喷一次,连续喷3~4次。 
为了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药剂应注意以下事项: 
a.药剂浓度  过高会造成药物的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果。 
b.喷药时间和次数  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药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侵入寄主。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而定,一般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5次。雨后应补喷,喷药应考虑成本,节约用药。 
c.喷药量  过少不能对植株各部位周密地加以保护,过多则造成浪费。 
d.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应当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各种杀菌剂,以防止抗药菌丝的产生和发展,决不要长期在同一草坪上使用单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