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崖柏 - 简介
中文名 朝鲜崖柏
拉丁科名 Cupressaceae
中文科名 柏科
保护级别 3
海拔下限(米) 700
海拔上限(米) 1800
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胸径10~30厘米。幼树树皮红褐色,平滑,老树树皮灰褐色,条片状纵裂。枝平展或稍下垂。叶鳞形,交互对生,排成4列,小枝上面的叶绿色,下面的叶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雄
球花卵圆形,雄蕊交互对生,各有4枚花药;雌球花有4~5对珠鳞,中部第2~3对珠鳞各生有1~2枚胚珠。球果当年成熟,椭圆形,长9~10毫米,直径6~7毫米,熟时深褐色。
喜阴凉奈潮湿,生于海拔700-1800米富含腐殖质的山坡、山谷、山脊处。长白山区特产。主要分布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五、十九道沟,以及集安等地。朝鲜北部亦有分布。东北各地园林均有栽培。
朝鲜崖柏 - 分布
吉林(长白山)朝鲜崖柏为常绿小乔木,最高可达10米,树皮红褐色,老树灰褐色条状纵裂。散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的针阔叶林内。为阴性浅根系树种,喜湿润气候和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多见于山谷,山坡或山脊,裸露的岩石缝中也有生长。花期为5月,9月球果成熟。枝平展或下垂,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形叶交互对生,4片成一节,排成4列,叶下被白粉。花单性,雌雄同株,球花生枝顶,雌球花有4-5对球鳞,球果椭圆形长9-10毫米,直径6-7毫米。
朝鲜崖柏 - 现状
朝鲜崖柏渐危种。朝鲜崖柏不仅分布区局限,面积也小,在中国长白山的西南侧呈星散或小片分布,由于乱砍滥伐,生境破坏,致使分布范围日趋缩小。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朝鲜崖柏可就地保护,严禁砍伐森林,林下许多呈灌木状的幼树,只要保护好可长大成树。也可以播种或扦插进行迁地栽植。
朝鲜崖柏 - 形态特征
朝鲜崖柏 - 特性
朝鲜崖柏 - 保护价值
崖柏.濒危种,可能已绝灭。该种是1892年在四川城口县的一个分布点上采得的标本。由于森林已被砍伐,以后曾多次 去原产地调查,都没有再找到。本种与朝鲜崖柏的区别在于鳞叶枝的下面无白粉,中央的鳞 叶无腺点。
朝鲜崖柏 - 保护措施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外都有星散分布。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野生资源。并在长白山区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朝鲜崖柏用播种育苗或扦插法均可繁殖,栽培法与同属其它植物相似。是稀有耐寒常绿树种。树形美观,易整形,耐修剪,很少病虫,可做绿篱、盆景等,亦是布置假山、岩石园的最佳树种,其根、茎、叶果均可入药。
朝鲜崖柏 - 药用价值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400m湿润、富有腐殖质的谷地,但在山脊及裸露的岩石缝中也能生长。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秋、冬季采收为佳,剪下带叶枝梢,除粗梗,阴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延吉和长白山等地。
植物形态:朝鲜崖柏,乔木,高达10m,胸径30-75cm。幼树树皮红褐色,平滑,有光泽;老树树皮来红褐色,浅纵裂。枝条平展或下垂,树冠圆锥形。叶鳞形,长1-2mm,先端钝或微尖,背面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下部的鳞叶有白粉。球果椭圆状球形,长9-10mm,径6-8mm,熟时深褐色;种鳞4对,交叉对生,薄木质,下部2-3对,各有1-2种子。种子椭圆形,扁平,长约4mm,宽1.5mm,两侧有翅,翅宽1.5mm。
功效分类
生药材鉴定
性郑州 鉴别,大枝平展,小枝扁平,互生,排成一平面。鳞形呀二型,交互对生,4个成一节,位于小枝上下两面的1对紧贴;小枝下面鳞叶略带白粉。气微,味微涩。
性味 :味苦;涩;性寒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枝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
出处:《中华本草》
崖柏是中国特有的“国宝”植物,8年前,专家以为它从地球上消失了,把它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抹去。可是昨天,一株正长得绿油油的活崖柏奇迹般地出现在深圳文博会国宝馆展区!
该株活崖柏的“主人”陈奕洪告诉记者,这株崖柏其实是经过植物专家紧急抢救而“死而复生”的。
2001年,陈奕洪在四川深山里发现有一株被大水冲下来的死崖柏。他把这株崖柏捡回家去,请来植物专家悉心照
他现在准备尝试用崖柏的种子繁殖,等技术成熟后,就可以推广人工种植崖柏了。
陈奕洪说,他这次之所以带着这株宝贵的活崖柏到文博会上亮相,就是希望崖柏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大家共同来保护这种堪称“国宝”的珍稀植物。
据悉,崖柏生长于海拔700~2100米土层浅薄、岩石地带的针阔叶林内,是恐龙时代白垩纪的孑遗植物,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活化石”物种,被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
朝鲜崖柏 - 相似物种
长叶竹柏
竹柏生物学特性竹柏别名糖鸡子、罗汉柴、椰树、山杉、铁甲树等。为罗汉松科竹柏属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50cm;树皮近平滑,红褐色或暗红色,裂成小块薄片;枝条开展,树冠广圆锥形。叶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9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交互对生或近对生,排成两列,厚革质,无中脉而有多数并列细脉。雄球花穗状,常分枝,单生叶腋,稀成对腋生,基部有数枚苞片,花后苞叶不变成肉种托。种子球形,径1.2~1.5cm,成熟时假种皮暗紫色,有白粉,其上有苞片脱落的痕迹。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朝鲜崖柏 - 育苗技术
采种及种子处理
为确保能生产优良苗木,采种必须选择优良采种母树,优良母树应具备以下条件:生长健壮,干形通直圆满,冠形匀称完整,无病虫危害,20~30年生能正常开花结实的壮龄母树。在10月下旬以后,待种子成熟,果径1.2~1.5cm时采种,用高枝剪、采种刀等工具采集,铺布收集。种子采集后应及时调制,采用搓揉或用木棒捣烂肉质假种皮,用水淘洗取出种子,再把它去掉果肉、果皮和渣滓,摊在席子上及其它铺垫物或干燥地板上阴干,种子忌曝晒,否则易丧失发芽能力,种子最好随采随播,也可贮藏,但不能超过一年时间。
圃地要求
播种育苗
播种以冬播或随采随播为好,亦可春播,春播在2月中下旬,播种时一般在苗床上进行挖穴播种,行距为15~20cm,穴距为10cm左右,每穴以2~3粒为宜,播种量为200~250kg/hm2,播种后用火土或黄心土覆盖2~3cm厚,再盖上杂草或稻草及其它覆盖物。以保持苗床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冬播或随采随播的种子出苗参差不齐,春播稍好,20天后开始发芽出土,一般30~50天。种子发芽出土后应将覆盖物逐渐撤掉,第一次撤去1/3,30天后撤去2/3,40天后幼苗出土2/3左右时将覆盖物全部撤去。幼苗出土后1~2个月,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差,加之朝鲜崖柏幼苗时耐荫、忌积水,因此暴雨、高温、曝晒等会造成苗木大量死亡。故应在幼苗出土后搭棚蔽荫,蔽荫材料结实牢固,不伤及苗木,一般采用苇帘,以遮阳网最好。可选遮阳率50%~75%遮阳网,遮荫时间和强度对苗木木质化程度影响很大,过长时间的遮荫会使苗木植株纤弱,根系不发达,遮荫时间从幼苗出土至苗木充分木质化时为宜,每天遮荫时间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左右,荫棚要在11月份才拆除。早晚和阴雨天气不必遮荫。4~6月应及时除草,注意及时排水、松土和适量施肥工作,可隔15~20天浇施一次浓度为0.2%的尿素或3%~5%的稀薄腐熟猪粪尿,浇施肥料时要做到适量多次,苗小少施,苗大多施,尽可能不浇到苗木叶、
因朝鲜崖柏易受低温伤害,故在8月底开始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喷2~3次,促使苗木提早木质化,以便安全越冬。朝鲜崖柏有良好的天然下种能力。朝鲜崖柏树冠下土壤潮湿,有大量野生苗。因此在有优良母树分布、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可开辟开然苗圃。在10月上中旬将母树周围的杂树清除,翻动表土(切忌伤及母树树根),检除石块和杂物,轻轻耙平表土,待种子落地后,或覆盖土或耙平表土盖住种子。翌春即有许多群集生长的幼苗,而且幼苗生长良好,此时除不需蔽荫外,可与圃地育苗一样进行苗期管理。
朝鲜崖柏当年生苗高20~30cm,一年留床培育,两年生苗高50~80cm时可出圃移植至大苗区继续培育,此时应适当遮蔽,3~4年后移植,胸径可达3~5cm,可用于行道树、庭园绿化。实践证明,1~2年生苗不宜直接用于绿化,此时
移植前,应在穴底部施足基肥(也可在种植成活后追肥)。朝鲜崖柏大苗必须带土团,土团大小依苗木而定,一般胸径3~5cm带土团直径为15~30cm。起苗时,先挖去土团周围土壤,用草绳将土球上部缚牢并扎紧,以防土团松散。然后将底部土挖去,切断主根,轻抬至地面,再用草绳将整个土团缚好、扎牢。栽植前应合理修剪枝叶,以防水分过度蒸发造成干枯。苗木放入栽植穴后,应将草绳四周剪断,以利填土时紧密结合,并使草绳易腐烂,栽好时苗根际表土应高于地面5~10cm,并浇透水一次,视移栽季节考虑蔽荫情况,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