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叶肿病的防治

2017/8/7 16:24:36

梅雨过后,陕西省安康地区发现大量的杜鹃花植株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叶肿病。今年春夏季雨水较多,而杜鹃在植物造景时,大多被群植在较阴湿处,更易引起病害发生。故防治杜鹃叶肿病就显得非常必要。

杜鹃繁花似锦,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可以确保观赏效果。自初夏至秋初期间,正值杜鹃花芽分化、孕育,故日常工作除科学地肥、水、光等管理外,加强防治病虫害非常重要。

据资料考证,叶肿病又叫饼病,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台湾、安徽、浙江等地,在局部地区能造成较大损失。

现就观察到的病症、病原分析、病害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加以阐述:

病症 此病可以为害嫩叶、嫩梢、花及子房。病叶正面初生淡黄色近圆形水浸状病斑,后呈淡红色;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下陷,而叶的背面则隆起呈球状。病部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病害有时延及整张叶片,有的则局部发病。病部比正常叶片厚一倍以上,多为薄壁组织,病部最后枯死。

病原 引起杜鹃叶肿病的病原属担子菌纲,外担菌目的外担菌属(Exodasidium)。

发展规律 担孢子借风力传播。潜育期7至17天。病害每年发生两次,第一次在春末夏初,第二次在秋末。而以春季的一次为主。春季潮湿多雨,植珠过密阴湿易于发病。氮肥过量易发病,病菌在受病组织中越冬。

防治措施

1.及早摘除病部,集中消毁,减少侵害来源。

2.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喷1:1.5:160或1:3:320倍波尔多液1至2次,以保护新叶,可减轻病害。

3.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