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老人的“绿色银行”

2009/3/24 12:39:26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历来是积德之事。在进入全人类共同关注绿色的当今时代,植树劳模尤为人所敬重。

今夏我应邀到江西采风,听江西省林业厅的同志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山林成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在当年毛泽东同志发动秋收起义的铜鼓县,就出了个名叫谢忠仁的造林大户,今年,他一人就造了上万亩林。


我惊异地问:“这是真的吗?”


在我的记忆中,有个植树劳模叫马永顺。他原是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的伐树英雄,1959年,马永顺进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从那以后,“青山常在,永续利用”8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了马永顺的心中,从此,他造林不止,直到2000年2月去世前,他同家人栽下4万多棵树,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与马永顺相比,谢忠仁1年就造下上万亩林,这真让人惊异。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8月20日下午,我在铜鼓县林业局林改办周主任的陪同下,去拜访造林大户谢忠仁。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当我们乘坐的小车在秋收起义广场西侧的一家旅馆门前停下,司机连按了几声喇叭后,才见一位中年女子应声出来说:“老谢没在家。”


这是老谢的夫人。周主任告诉我,谢忠仁今年已70岁了,前些年他植树造林挣了百八十万,就搬到县城来住了,这旅馆就是他夫人开的。只一会工夫,就见谢忠仁风风火火骑摩托车赶回来了。他敦实硬朗,精气神十足,根本不像个垂暮之人。


“听说你是造林大户,一共造了多少林啦?”我开口就核实林业部门宣传的数字是否有假。


谢忠仁嘿嘿一笑:“我从1982年开始上山造林,20多年,一共造有10万多亩林啦!”


“我以前只听说有个全国造林模范马永顺,你造的林比马永顺多得多,怎么名气没他大呀?”我不解地问。


“马永顺是伐木工人,我是个农民,家住在山里,离这县城40多公里呢!山高皇帝远,以前没人知道我!”


从口音听得出来,他是客家人。周主任怕我听不懂,就一句句作起了现场翻译。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国家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谢忠仁觉得,“要想富,就先栽树。”于是,他带领全家7口人上山,住进一间自盖的小屋,拿起锄头在48亩半自留山上开始了艰辛的造林创业史。他亲自营造的林子,成活率均在95%以上,1986年,县林业局用16500元收购了他6年间在荒山上造的林,还给了他5000元奖金。尝到甜头之后,他就更爱上了造林,林业部门出台的所有造林项目,他全都承接过。2005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他抓住大好时机,投资50万元,于2006年6月与原城郊林场林业技术员李外勤合伙组建起了诚科造林公司,踏上了专业化造林之路。不只是在本县,而且还在外县,以至到广东承包造林项目……“在江西,我是第一家。我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和省劳模称号后,江西省林业厅还奖励了我20台打穴机,8台割草机哩!”他自豪地说。


我想看看你的苗圃好吗?他欣然答应。


正夕阳西下时分,他带我走进了绿油油的红心杉良种育苗基地,仿佛是看到了自己一群可爱的孩子似的,他连声说:“长得太好了,太好了!”他指着一株苗递给我说:“你看,它现在有30厘米高了,到明年一二月,长到60厘米高不成问题。一般的杉树苗栽下后10年成材,红心杉苗栽下后只要7年就成材,市场上供不应求哇!”


他接着兴奋地向我算了一笔账:这块育苗基地是160亩。每亩育4万株苗,可造3200亩林。每株苗卖两毛钱,除去土地租赁费和育苗成本,每亩有1000元利润。也就是说,这160亩苗一年的利润就是16万元。


听到此,我很为他高兴,指着眼前的一大片苗圃说:“这真就是你的‘绿色银行’啊!”


他笑道:“如今造林是越来越有奔头啦!只要身体还行,我就要继续造林!可以说,心有多大,山上的‘绿色银行’就有多大!明年,我这红心杉良种育苗基地还得扩大,此外,还有木荷、枫香桤木、松树、酸枣马卦、含笑树苗。分山到户后良种树苗供不应求,就说明山上到处都办起了‘绿色银行’。以前,周恩来总理不是对马永顺说过,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么?你看,如今我们这里到处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唦!”


此刻,我看到他古铜色的脸膛辉映着金色的晚霞,笑得分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