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核桃 >> 详情显示

“薄壳核桃”富山乡

2008/6/2 12:09:36

云南省大姚县素有“薄壳核桃之乡”的美称。这里出产的核桃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境内大小白草岭所产的瘦型核桃果系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具有皮薄色白、低脂肪、高蛋白、香而不腻、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在全国核桃主产地主要品种中品味独特,是中国核桃家族中的上品。曾在1983年全国出口商品展销会上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出口优质产品,2000年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2001年大姚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的荣誉称号。


    大姚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核桃产业,自1995年大姚县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期核桃示范林基地以来,结合境内气候、土壤比较适宜种植核桃的实际,择优规划布局,把发展核桃作为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组织群众种植核桃,发展核桃产业化经营。三台、桂花、铁锁、石羊、三岔河、赵家店、湾碧、昙华8个核桃产区乡(镇),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250元,全县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100元。其中,三台乡核桃已发展到4.6万亩、46.5万棵,人均达40棵,年商品产量达850吨左右,产值约850万元,核桃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1%,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1.8%。核桃收入已成为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姚县委、县政府按照“抓产量、上质量、活流通、增效益”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县内的许多地方海拔在1600~2600米之间,适宜核桃生长,是核桃的主产区。根据核桃产业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大姚县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至2003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13万亩,核桃产量达4000吨,核桃产业年产值约1亿元。


    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质增效大姚县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积极探索核桃深加工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发展好星盛饮品公司等以核桃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在生产蜂蜜核桃汁饮料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了核桃粉等系列产品;有的开展了以核桃油为主要成分的“脂福素软胶囊”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有的开展了高级保健核桃油、核桃磷脂等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项目开发。广东客商与大姚核桃营销户合作组建广益公司,开展核桃漂洗果、炒果、脱衣核桃仁的深加工,并已投入生产。通过一系列深加工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核桃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加大市场建设,畅通流通渠道县委、县政府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扩大核桃生产效益。一是认真打造“大姚薄壳核桃”的品牌。从核桃种植的无公害、果实的高质量标准、浓厚的产品地域特色及浓郁的民族特色包装等方面着手,通过新闻媒体及其它广告途径加大对“大姚薄壳核桃”的宣传,为核桃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氛围。二是编写好《大姚核桃》丛书,开展对大姚核桃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对大姚核桃的研究。三是实施组织化经营。2004年在核桃产业重点乡镇、村成立核桃协会17个;组建大姚核桃产业集团公司,整合资源,形成统一的品牌和对外销售网络体系,规范核桃市场,促进核桃流通。四是加大核桃饮食文化的开发。五是新建核桃批发交易市场。计划新建24750平方米货棚,27950平方米商铺,15900平方米仓库,以核桃为主,兼营板栗、花椒等农特产品,努力把大姚建设为云南省最大的核桃贸易集散地。


    实施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向群众灌输“像种庄稼一样种核桃”的种植管理理念,发动群众对核桃树进行施肥、砌围埂、打枝坝、滴注等中耕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大核桃树移栽、嫁接等新技术,使幼树核桃早挂果,挂果核桃多挂果,提高单产。二是推广核桃的烤房烘烤技术。全县计划在山区6个乡镇新建核桃烘烤房1600座,从而改变传统的烘烤方式,使核桃外壳更清洁美观,内在质量更为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