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车天蛾
分类、为害及参考图片
葡萄车天蛾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et Grey属鳞翅目、天蛾科。又叫葡萄天蛾。以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很大,常发现顶梢嫩叶有整叶或连续成片被食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左右,翅展90毫米左右,体肥大呈纺锤形,体翅茶褐色,背面色暗,腹面色淡,近土黄色。体背中央自前胸到腹端有1条灰白色纵线,复眼后至前翅基部有1条灰白色较宽的纵线。复眼球形较大,暗褐色。触角短栉齿状,背侧灰白色。前翅各横线均为暗茶褐色,中横线较宽,内横线次之,外横线较细呈波纹状,前缘近顶角处有l暗色三角形斑,斑下接亚外缘线,亚外缘线呈波状,较外横线宽。后翅周缘棕褐色,中间大部分为黑褐色,缘毛色稍红。翅中部和外部各有l条暗茶褐色横线,翅展时前、后翅两线相接,外侧略呈波纹状。
卵:球形、直径1.5毫米左右,表面光滑。淡绿色,孵化前淡黄绿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80毫米左右,绿色,背面色较淡。体表布有横条纹和黄色颗粒状小点。头部有两对近于平行的黄白色纵线,分别于蜕裂线两侧和触角之上,均达头顶。胸足红褐色,基部外侧黑色,端部外侧白色,基部上方各有1黄色斑点。前、中胸较细小,后胸和第一腹节较粗大。第八腹节背面中央具l锥状尾角。服部背面两侧(亚背线处)有1条纵线,第二腹节以前黄白色,其后白色,止于尾角两侧,前端与头部颊区纵线相接。中胸至第七腹节两侧各有1条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伸的黄白色线,与体背两侧之纵线相接。第一至七腹节背面前缘中央各有1深绿色小点,两侧各有1黄白色斜短线,于各腹节前半部,呈“八”字形。气门9对,生于前胸和1~8腹节,气门片红褐色。臀板边缘淡黄色。化蛹前有的个体呈淡茶褐色。
蛹:体长49~55毫米,长纺锤形。初为绿色,逐渐背面呈棕褐色,腹面暗绿色。足和翅脉上出现黑点,断续成线。头顶有l卵圆形黑斑。气门处为1黑褐色斑点。翅芽与后足等长,伸达第四腹节下缘。触角稍短于前足端部。第八腹节背面中央有1圆痕(尾角遗痕)。臀棘黑褐色较尖。气门椭圆形黑色,可见7对,位于2~8腹节两侧。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2代。以蛹于表土层内越冬。在山西晋中地区,次年5月底至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为盛期,7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白天潜伏,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于葡萄株间飞舞。卵多产于叶背或嫩梢上,单粒散产。每雌一般可产卵400~500粒。成虫寿命7~10天左右。6月中旬田间始见幼虫,初龄幼虫体绿色,头部呈三角形、顶端尖,尾角很长,端部褐色。孵化后不食卵壳,多于叶背主脉或叶柄上栖息,夜晚取食,白天静伏,栖息时以腹足抱持枝或叶柄,头胸部收缩稍扬起,后胸和第一腹节显著膨大。受触动时,头胸部左右摆动,口器分泌出绿水。幼虫活动迟缓,一枝叶片食光后再转移邻近枝。幼虫期40~50天。7月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入土化蛹,蛹期10余天。8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中、下旬为盛期,9月上旬为末期。8月中旬田间见第二代幼虫为害至9月下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①根据幼虫食量大、排粪多的特点,发现叶片残缺或有虫粪时,可进行人工捕捉。②幼虫易得病毒病,可从田间取回自然死亡的虫体,制成200倍液喷布树体,效果很好。
供应大量葡萄小苗,欢迎联系洽谈! 013116895198 (刘瑞庭先生)